拨乱反正,多些“牺牲财政收入整治××”的勇气

2013年03月05日 08:09   来源:广州日报   徐锋

  “不惜牺牲财政收入整治旅游行业”,这样的句式我们还可以列出一长串——“不惜牺牲财政收入整治污染”、“不惜牺牲财政收入整治煤矿乱象”、“不惜牺牲财政收入整治楼市”、“不惜牺牲财政收入整治‘乱收费’”……

  从“宰客门”到“回扣门”,近几年三亚旅游市场负面新闻不绝于耳、几成反面教材。前天,海南三亚市长王勇接受媒体专访时,坦承三亚旅游行业存在缺陷,并表示三亚市政府将“不惜牺牲财政收入去整治旅游行业”。

  “不惜牺牲财政收入整治旅游行业”,这样的话说出来颇显铿锵。也不难想见,在三亚旅游市场备受诟病、被不少游客视为畏途的现实倒逼下,作出这样的决策应该是当地的自然选择。道理很简单,当地旅游市场再不下狠手痛加整顿,长远来看旅游业一旦凋敝,其“财政收入”会遭受更严重的损失。换言之,现在不愿有所“牺牲”,将来必然“牺牲”更多。

  显然,今天的中国社会需要有更多这样的清醒和勇气。面对以往交的“学费”,就应该“学”有所得,千万不要一味以“成绩是主要的,问题是次要的”自我辩解、自我麻痹。亡羊补牢,而非听任纵容;壮士断腕,而非饮鸩止渴。唯如此,方能避免重蹈覆辙。

  因此,“不惜牺牲财政收入整治旅游行业”,这样的句式我们还可以列出一长串——“不惜牺牲财政收入整治污染”、“不惜牺牲财政收入整治煤矿乱象”、“不惜牺牲财政收入整治楼市”、“不惜牺牲财政收入整治食品行业”、“不惜牺牲财政收入整治‘乱收费’”……

  这些类似的现象中,一个共通的内在理念缺失便是:对“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命题认识存在偏差。只有“鸡”养得健康,才能持续收获“金蛋”。这本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但在我们视线所及之处,杀鸡取卵的目光短浅之举却屡见不鲜、层出不穷——无良工厂将污水排入河道、地下甚至溶洞,一些地方的环保部门近乎失明失聪甚至袒护包庇;楼市非理性狂飙、部分开发商越过红线,一些地方的房管部门却对中央调控政令阳奉阴违“软抵制”;公路收费、乱罚款、增容费、赞助费,面对“费负”高企,一些地方或部门却视而不见并千方百计进行合理化辩护……

  屁股指挥脑袋。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或者是囿于目光短浅、发展观滞后,或者是出于短期内的政绩驱动,往往混淆了发展的目的,在财政收入“从哪里来”、“为了什么”的问题上本末倒置。比如,为了招商引资的成绩好看,重金悬赏、滥给种种优惠政策,甚至对某些重度污染企业也奉若至宝,不惜引“狼”入室,对“带毒GDP”甘之如饴;为了财政增收,对传销这样的“畸形产业”、对“三无”小煤矿的“带血GDP”也默许纵容。举凡种种,不一而足。

  观念上拨乱反正,发展路径方能与时俱进。经过多年的呼吁和推动,我国去年教育支出首次达到GDP的4%。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公共财政本应如是——以公共福祉为最重要考量,而非以“账目增收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风物长宜放眼量,牺牲或多花费一点暂时性的财政收入,换取的却是人力资本长远的发展后劲。这既是以人为本的善政倡导,亦是一笔更划算的“生意”。同样,未来即将推进的新型城市化进程中,亦需要这种宁可“牺牲一点财政收入”、“速度稍慢一点”也要规划先行、防污治污先行、规则先行的意识,绝不能再走“先乱后治”的老路。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