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 网友:治污迫在眉睫

2013年02月01日 09:52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导读]近期,多地遭遇雾霾天气,全国霾面积扩至143万平方公里。日本忧中国污染物随风飘至,吁民众紧闭门窗。北京1月份仅有5天无霾。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称,“大气污染这些东西是跟整个环境,跟外环境、内环境相关的,这个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你可以考虑,可以隔离,可以各种方面的办法,但是大气的污染、室内的污染是任何人都跑不掉的。”

钟南山接受央视采访(视频截图)

  新闻解读

  大气污染比非典更可怕的警示

  对于钟南山,相信大多数国人都再熟悉不过。正是他,在“非典”初期欲盖弥彰的朦胧之中,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以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担当,以非凡的勇气揭穿了谎言,捍卫了科学的精神和尊严,赢得了国人的敬重。“非典”危机治理,钟南山像一个符号,功不可没。

  当我们皆在雾霭之中对这种现象的认知还处于朦胧之中,还坐以待毙被动地等待“大风吹”能把这雾霭吹散的幻想时,当我们只感到呼吸不畅,还在以玩笑的意味调侃“北京咳”,茫然不知这雾霭到底能对我们的身体有多大危害时,这一次,同样又是钟南山,让我们听到了雾霭天气以来最严重的警告: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谁都跑不掉。

  “非典”让国人记忆犹新。当年“非典”有多可怕?从数字上看,亚洲开发银行(ADB)统计数字显示,因受SARS影响,我国经济的总损失额为179亿,占中国GDP的1.3%。这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非典”带给国人的恐慌,“我宁愿在家憋死”,“我囤积了食物,准备不出门了”,“我现在总洗手,可一碰到哪儿就觉得又脏了”,“我见到有人咳嗽就害怕”,相信每个曾经经历过的人,都感同身受。虽然最终我们以举国之力,很好地应对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赢了这场“必须打赢的战争”。但“非典”的可怕,让人记忆犹新。

  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这是危言耸听,还是科学的判断?显然,从表面看来,大气污染并不像“非典”那样“刺刀见红”、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但这种威胁是以一种慢慢渗入、杀人不见血的方式,危及公众的生活和健康。就像钟南山和他的香港同事所研究的那样,PM2.5每立方米增加10个微克,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率可以增加到3.1%。要是灰霾从25个微克增加到200微克,日均的病死率可以增加到11%。北京十年来肺癌增加了60%,空气污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从更长远地考虑,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还在后头”。

  钟南山的话是一剂清醒剂。对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公共管理部门说,PM2.5治理达标要20到30年的时间。如果公共管理部门听到钟南山先生的警告,不知会不会更多一些危机意识和紧迫感。当蓝天不再,当每个人的呼吸都变得如此艰难,当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变得如此奢侈,那么所有的发展付出的代价也太高昂了。“非典”为什么最后带给我们如此之大的损失?显然是来自我们的漠视和懈怠。如果我们还是像最初对待“非典”的态度,那么,我们终将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再次犯同样的错误,等灾难来临,悔之晚矣。现在,真的应该拿出像治理“非典”那样的态度和决心,那样的铁腕和治理手段,来拨雾见日,面对大气污染问题了。(深圳商报 石敬涛)

  拿出办奥运的决心治理雾霾

  治理大气污染,不妨借鉴北京举办奥运时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要拿出北京举办奥运时的治污决心。

  连日来,受雾霾天气影响,公众对环境治理问题高度关注。全国雾霾面积一度达到143万平方公里,可见形势十分严峻。

  针对雾霾治理,这些天各地采取了许多办法,社会各界也提出许多批评建议。但应看到,雾霾治理既有紧迫性,也有长期性。雾霾污染的消散,根本出路是转方式、调结构,而在短期内,重点是要做好减少尾气排放、工地扬尘以及排污企业整顿等方面工作。雾霾看似突如其来,背后却是污染长期累积和集中释放的过程。

  相应地,在雾霾治理上,既要有应急方案和集中治理手段,也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并建立长效机制。比如工厂减产、工地停工,这无疑都是临时应急措施。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舆论对北京公车停驶的问题较为关注,这更多反映的是政府治理雾霾的决心。还有报道称,低标油品是加重空气污染的一大元凶。这恐怕要等待油品标准的提高,才有望得到解决。

  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一方面要加紧制定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另一方面要建立污染整治日常措施。后者主要包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公众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建立公务车辆限行的日常机制,发挥政府表率作用;分阶段搬迁污染企业,对排污大户进行技术改造;逐步减少黄标车数量,限制上路;大力缓解交通拥堵,必要时加大车辆限行力度。这些措施,不光是针对北京,也是各地治理雾霾的必要手段。

  这些治污手段其实并不新鲜。北京举办奥运会之时,这些措施多已推行,并取得明显成效。当年,北京提出“绿色奥运”概念,制定“奥运会残奥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环境污染进行整治。如对全市200多家重污染企业进行整体搬迁转产,对全市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奥运期间对全市机关车辆的50%实行停驶,并禁止全市30万辆黄标车上路。经过一系列动作,北京终于迎来了奥运期间的“好天气”。

  治理大气污染,不妨借鉴北京举办奥运时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要拿出北京举办奥运时的治污决心。没有下定决心,再好的治理措施也可能落实不到位,而“好天气”也随时会转为“坏天气”。当然,北京当时采取的治污措施,有的属于临时性手段(如禁止黄标车上路),有的如未建立常规机制则可能卷土重来(如企业排污治理)。就此而言,关键是要处理好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问题,把好办法、好经验通过一套完整机制固化下来。

  今天的雾霾,多为昨天污染累积而成。今天的治理,是为了明天能够拨开迷雾见蓝天。据悉,受雨雪天气过程及南下冷空气影响,雾霾天气将自北向南减弱或消散。但要摆脱依赖老天爷驱散雾霾的现状,只有从现在做起,从根本入手,建立一套有效的应急方案与长效治理机制。(京华时报 魏英杰)

  新闻观察

  “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并非危言耸听

  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这是危言耸听,还是科学判断?显然,从表面看来,大气污染并不像“非典”那样“刺刀见红”,直接危及人的生命。但这种威胁是以一种慢慢渗入、杀人不见血的方式,危害公众生活和健康。就像钟南山和他的同事所研究的那样,PM2.5每立方米增加10个微克,呼吸系统的疾病住院率可以增加到3.1%。要是灰霾从25个微克增加到200微克,日均的病死率可以增加到11%。北京十年来肺癌增加了60%,空气污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从更长远地考虑,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还在后头”。

  周国平老师说过一句话:人类的灭亡并不一定是那些巨大的场面,如行星爆炸等。它可能会默默地发生。如果说当年的“非典”灾难是一种大场面,那么大气污染带给我们的危害,则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钟南山“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显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种难得的清醒。

  这样的话,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当城市的蓝天不再,当每个人的呼吸都变得艰难,当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变得奢侈,所有的发展和财富都可能灰飞烟灭。(重庆时报)

  微言大义

  @巡地观天: 自然对人类破坏环境的报复

  @韩德云: 当所有人都跑不掉的时候,同呼吸者,能共思考这是为什么?大家该做点什么?

  @燕子: 我倒是想,我们国家的发展,是不是进入到一个怪圈,一方面在在倡导绿色环保,一方面在扩大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个人有车是种追求,想想如果我国14亿人口哪怕只有一半的人口持有汽车的话,每天的废气排量的是多少,我想无论怎样,都难以保证空气质量。

  @海阔天空: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难道伦敦的毒雾悲剧要在中国重演吗!中国的柴油,汽油含硫量超过美国几百倍是造成雾霪的主要因素。希望政府部门对国内成品油质量提高标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做出一份贡献!

  @薇博: 人类最终会毁灭在自己的手里,到处拆迁造房子的污染,到处汽车排放的尾气,都是导致环境污染的缘由!

  @棒棒糖: 爱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因为破坏环境带来的后果每个人都逃不掉。

  来源:华声在线综合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