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十周年:记取非典教训远比立碑紧要

2013年04月08日 07:14   来源:法制日报   胡印斌

  非典十周年了,连日来,有媒体连续刊发报道,推动广东为抗击非典立碑。据报道,这一动议取得了广东省卫生厅、“抗非”标杆式人物钟南山、省人大代表和各界群众的支持,网友反响也异常热烈。广东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就此事请示民政部(4月7日《羊城晚报》)。

  辟一块地,立一座碑,安放应该安放的,纪念应该纪念的,对于我们这个习惯遗忘的民族而言,十分必要。有了这样一个具体的、物化的存在,政府、社会乃至民众就可以常常从中受到教育,无法忘却那场夺取了众多生命的大疫情。当然,人们也会常常被十年前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精神所感染。不过,眼下似乎还有比立碑更为紧要的事情要做。

  易言之,与立碑纪念比起来,真正记取非典教训显然才是当务之急。毕竟,作为一起在近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最突出、最有影响的公共事件,非典的遗产需要的是全面厘清,准确把握,完整继承,而非仅仅止于纪念举国上下的众志成城、誓死抗击。

  那么,十年过去,我们到底有没有真正记取非典的教训?一方面,因为非典的冲击,十年来,国内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上确有很大进步,卫生应急体系的建立,政府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乃至普通民众对流行病知识的增进等等,均可圈可点;而另一方面,政府信息的不畅通并未有大的改变,“可以掌控一切”的心理仍时隐时现。

  表现在具体的事件中,公众往往会发现,几乎每一次疫情发生,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总是习惯性地“辟谣”,强调形势“可控”,影响不大,却忽略了最为关键的信息公开透明。其实,只要政府把疫情发生的相关信息披露清楚了,所谓“谣言”自然也就不攻自破。而“谣言”总是以“小道消息”的方式快速传播,根源正在于政府部门对信息的封闭与控制。

  以此次新型禽流感为例,连日来,多地民众为何会疯抢“板蓝根”?并不是因为民众的盲听盲信,更不是因为“板蓝根”确实具有祛百病的神奇功效,而是因为民众长期以来对于政府部门习惯性的不信任所致。因此,国家卫计委4月5日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承诺的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并非一般的老生常谈,可谓切中肯綮,正当其时。

  经验告诉我们,立碑不难,记取教训却难上加难。这是因为,从现代政府的运作看,捂和盖之所以难以根除,既有行政运行效能的问题,也有政府官员自身利益考量的因素。尽管由此引发的社会失序并不鲜见,而一些基层政府依然乐此不疲。此外,疫情信息天然具有的政府垄断特征,也使得政府主动、透明的信息公开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可见,即便是立碑,也应该立足于记取教训而不是仅讴歌成绩。成绩固然不能忘却,但是那些无谓的牺牲、举国的不安、个别官员的失职,同样无法忘却。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