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表态”与“冷处理”拷问干部为民之心

2013年01月22日 08:48   来源:荆楚网   甘雪

  山体滑坡、矿难瞒报、塑化剂、速生鸡……一起起牵动老百姓“神经”的热点事件,事故责任追究渐无音讯,事件调查雾里看花。 一些地方处理热点事件“表态多,后续跟进少;道歉多,问责整改少;调查多,真相公布少”的现象依然存在,公众关切的后续调查成为“半拉子工程”,事件调查结果难觅踪影。 (《中国青年报》1月20日)

  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部门面对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的热点事件时,往往会“迅速表态”,在此之后,一些部门能够及时回应、迅速采取措施,得到了群众的肯定,然而一些部门却未能给群众一个真诚负责的交代。这些“热表态”与“冷处理”是在拷问着当地官员的一颗为民之心。

  据调查,一些地方处理热点事件“表态多,后续跟进少;道歉多,问责整改少;调查多,真相公布少”的现象依然存在,公众关切的后续调查成为“半拉子工程”,事件调查结果难觅踪影。笔者试问,这些事件中作为人民公仆和百姓父母官的干部官员们如何能践行自己为民服务的一番铮铮誓言。

  曾经“塑化剂”事件引发极大关注,然而时至今日,酒类中塑化剂的限量国家标准仍未出台;曾经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因给情妇写离婚承诺书被相关部门调查,一个半月后,结果仍未公布;曾经“速生鸡”事件,肯德基一份“道歉”企能将监管部门职责缺位一笔勾销。一味的“拖延”与“推卸”被认为是应对事件的“偏方”,在这些事件的背后,能否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结果和答复,考验的是广大干部的责任感与相关部门的公信力,他们是否怀有执政为民的情怀,是否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是否把民情民意放在首位。

  事实上,每一次应对热点事件既是一次严重冲击和重大考验,如果对待百姓利益之事不能迅速进行处理与解决,而以各种形式的搪塞之语来应付了事,不免让人感到心寒。

  公众最想知道的是事实的真相、事件的过程、谁来负责及如何解决问题,如果有些部门连这些环节都做不到位,吞吞吐吐,迟迟没有下文,笔者不禁要问,今后政府的言行承诺,如何能让群众接受,如何能获得群众信任,这是否也是在避免问责的一种托词呢?

  在中央出台的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中,提出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求干部躲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正如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所说,“无视民意、封锁消息、封闭运作,是危机发生后对公众的‘二次伤害’”。

  就此,广大干部一是要应该就民情民意为自己补上重要一课,加强自我监督;二是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敷衍塞责的相关人员进行行政问责,从而起到惩戒警示作用;三是要及时发布事件动态与进展,相关部门应通过官方网站、微博等渠道公开发布和回应民众所关注的内容,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