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大型市场从事过十多年贸易的李玉芳,如今坐在了江苏苏州市盛泽镇服务业发展局副局长的位置上,从商人到官员的跨越,是因为有猎头公司牵线搭桥。5年前,苏州市通过一家猎头公司选拔7名市管干部,在全国开创了通过猎头公司物色、推选官员的先例。此后,苏州市所辖常熟市、张家港市、吴江区以及泰州市所辖靖江市陆续采用这种方式选拔干部共21名,分布在城建、规划、财政、金融等多个部门,最高职位为副处级。(11月26日《南方都市报》)
通过猎头公司物色、推选官员,这事确实很新鲜。要说此举的积极意义,总归是可以列出几条的:比如可在更大范围内选拔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拓宽了干部选拔渠道;比如可以降低干部选拔成本,提高效率;比如可在一定程度上破除干部选拔“任人唯亲”“近亲繁殖”的弊端。
但是,所有这些积极意义都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猎头公司不仅公正可靠,而且慧眼识珠。猎头公司毕竟是商业化企业,“在商言商”,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己任。所以,会不会有人花钱“购买”猎头公司的推选?会不会谁花的钱多谁就获得猎头公司的推选?
完全有这种可能,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在利益诱惑面前尚且徇私舞弊,何况是“在商言商”的猎头公司。如果猎头公司并非公正可靠,乃至唯利是图,不仅上述积极意义将沦为自说自话的空谈,而且推选官员势必沦为变相的“买官卖官”。
再者,官方选拔干部尚且可能存在“任人唯亲”的弊端,猎头公司推选官员想必也难免有可能“唯亲是举”。推选官员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不应该与商业产生任何瓜葛——想想看,假如全国各地的干部选拔都依赖于商业化的猎头公司,哪些人有机会做官由猎头公司说了算,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事实上,即使猎头公司是慧眼识珠的,但其寻找、网罗人才的范围终究有限,根本比不上公开招聘,为何宁愿舍弃公开招聘而青睐猎头公司呢?猎头公司寻找人才是不公开的,推选官员是不公开的,随后组织部门的测试、面试、考察同样是不公开的,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蕴藏着多重风险,既有选错人、用错人的风险,也有滋生腐败的风险,还有制造社会不公的风险——一些优秀人才只因没能进入猎头公司的“法眼”便失去竞争机会,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相对于公开招聘选拔,通过猎头公司推选官员,这种“创新”其实是一种倒退,何况,此举还违反了公务员人事制度中的“逢进必考”原则,相当于给少数人当官开辟了“绿色通道”。
近年来,各地在选拔干部上多有创新,但正如一名网友所质疑的,这样创新那样创新,为何不让民众来决定官员的任用升迁呢?确实,唯有增加民众的发言权、监督权,才是改革完善干部选拔制度的正途,也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