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蓝发钦
问:为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欧洲央行日前推出了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金融救助计划。有人认为,这是在“印钱救急”“用通胀对付危机”,标志着欧元信用下降,欧元取代美元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请问,欧洲债务危机是否意味着欧元地位下降?它会引发全球经济“第二次探底”吗?我们从中可以汲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解放牛网网友 海惠八方
答:希腊债务危机实质上是欧盟各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不对称的必然结果。1999年欧元启动以来,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交给欧洲央行,由其统一独立地行使,同时成员国独立运转财政政策并作为调节本国经济的唯一政策工具。
为保证欧元区建设顺利推进,欧盟首脑会议通过了《稳定与增长公约》。其中规定,欧元区国家年度财政赤字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规模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0%,违反赤字限额的可给予罚款。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违规的国家支付过罚款,也没有人预期罚款会被支付。
问题的关键在于,欧盟集中的货币政策与各国分散的财政政策结构,让各成员国有推行大规模的持续财政赤字并提高负债的强烈倾向。欧元区各国经济不可能一直是同步的,在既缺乏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又没有利率和汇率的周期性自动调整的情况下,欧元区国家不得不采取灵活多变的财政政策来应对本国经济变动。
同时,一个成员国由于减税或超支而导致过度赤字,引发的通货膨胀由整个通货区来承担,行使财政政策的收益却由该国独享,很容易诱发欧元区国家主观上产生道德风险,出现“搭便车”现象。加之成本收益分担的不对称性及违规惩罚的不可执行性,成员国扩张财政的动机就更难得到控制了。
欧洲统计局上个月公布的一些数据,充分说明了这一点:2009年,10个国家的财政赤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7%,12个国家的债务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0%。其中,希腊是一个特别激进的案例,其财政赤字和国家债务数据分别达到12.7%和113%,由此引发债务危机确实不足为奇。
在此情形下,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部长达成了7500亿欧元的救助计划,以此来稳定市场信心。这是一个痛苦的抉择,主要体现为:一方面,救助计划意味着欧洲央行一直以来奉行的中期物价稳定政策目标将从此画上句号。尽管欧洲央行的干预未必会带来通胀的后果,但至少会增加市场对欧元区通胀的预期。在7500亿欧元的救助资金中,不管是欧元区根据相互间协议提供的4400亿,还是欧盟委员会从金融市场筹集到的600亿,抑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2500亿,其实质就是在“印钱救急”,欧元区通胀风险大为加剧。另一方面,“惹祸国”希腊的道德风险以及后续可能的示范效应,更让欧盟难以抉择。对于其他存在债务危机风险的国家,如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来说,轻易得到救助很不利于政府改革和效率提升,伤疤好了痛也忘了,靠借债过舒服日子的坏习惯很可能会继续下去。而对于原本财政自律较为严格的一些国家,在不情愿地“买单”之后,是否会受希腊模式的示范效应成为下一个“惹祸国”,也确实是一个隐患。
不过,大体来说,此次债务危机短期内冲击了人们对欧元的信心,但国际货币格局很难由此发生根本性变革,欧元“老二”的角色应该还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首先,理论上讲,一种货币的国际地位主要取决于三点:一是该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贸易等在全球的占比;二是该经济体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包括金融市场的规模大小、效率高低、自由程度等;三是该货币价值的稳定。归根结底,欧元币值的稳定及其国际地位,长远看来主要取决于欧盟经济的发展。
其次,客观而言,欧元本来就没有达到与欧盟实力相匹配的地位,欧元波动有一定合理性。2009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为16.48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4.33万亿;欧盟进出口规模为9.18万亿美元,远超美国的2.66万亿美元。但目前国际业务用欧元计价的还不到30%,关键原因在于欧元具有一系列的先天缺陷,如缺乏明确可靠的最后贷款人,联盟内金融一体化落后于美国等等。
再次,从国际货币体系的现实情况来看,美元麻烦不断,日元、人民币尚未真正具备挑战实力,欧元仍然具有相对实力和价值。尤其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世人心有余悸,各国始终没有放弃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元霸权地位的期待。
总之,此次希腊债务危机不可避免地会削弱欧元的国际信用,欧元挑战美元霸权地位将变得更为艰难。而在经验教训方面,除了加强对掌握“金融信息炸弹”的投行、对冲基金和信用评级机构管理力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解决好国内经济竞争力和主权货币国际化风险应对机制问题。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欧元的影响力毕竟没有美元大,希腊债务危机的破坏力也远较美国次贷危机弱,世界经济的免疫力在过去两年亦有很大提升,因此全球经济“第二次探底”不大可能出现。
背景链接
希腊债务危机大事记
2009年10月20日,希腊政府宣布当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超过12%,远高于欧盟允许的3%上限。随后,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相继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债务危机由此暴露出来。
2010年1月、2月,希腊相继出台缩减财政措施,但效果不大。
2月23日,希腊债务危机扩散到银行系统,希腊四大银行评级遭到下调。
4月27日,标准普尔评级机构将希腊主权债务评级从BBB下调为BB+,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级。
5月2日,希腊宣布3年内紧缩开支300亿欧元,把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去年的13.6%于2014年底前削减至3%以下。紧缩政策包括公务员冻薪3年、削减公务员补贴8%、提高增值税至23%、加大烟酒和燃油税10%、削减国防开支等。
5月4日,欧美股市全线下跌,欧元兑美元汇率下挫至12个月来的新低。
5月10日,欧盟27国财长决定,设立一项总金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以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