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金砖四国”是指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从2006年到2008年,金砖四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10.7%,在世界各国中的排位居于前列。继亚洲“四小龙”创造的“东亚奇迹”之后,“金砖四国”正在创造一个“世界奇迹”。
“金砖四国”崛起的原因
有学者试图从“战略模式”的角度分析,认为这些国家选择了比较优势战略,从而使自身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推动经济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好的效益保持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然而,且不说四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并不完全相同,中国和俄罗斯应该属于“有限赶超”战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国家,为什么没有实现高速增长呢?
有学者试图从“后发优势”的角度分析,认为这些国家的经济相对落后,形成了一种来自落后本身的发展优势,从而为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提供了较大空间。然而除“金砖四国”外,世界上还有许多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都有可能形成和利用“后发优势”,通过改进自身技术、人力资源、经济结构和制度推动经济高速增长,为什么没有出现高速增长现象呢?
上述种种解释都不能令人信服。我们认为,寻求“金砖四国”崛起的原因,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第一,这种原因是四个国家所共有的,其他多数国家并不具备;第二,这种原因同经济增长有直接的必然联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金砖四国”都是新兴大国,普遍具有大国特征;它们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资源总量及市场潜力方面的“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的国土面积分别占世界第4位、第7位、第1位和第5位,人口数量分别占世界第1位、第2位、第7位和第5位,资源总量分别占世界第3位、第8位、第2位和第9位,市场规模分别占世界第8位、第12位、第16位和第7位。正是这种大国经济特征所产生的“大国效应”,形成了在市场、资源、规模及多样性、互补性、稳定性方面的优势,进而推动“金砖四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大国效应”的主要表现
大国经济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了一种推动经济增长的大国效应,具体表现为由资源总量、市场潜力、经济规模及产品多样性、区域差异性、经济完整性等因素形成的利于经济增长的优势。
1、市场潜力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金砖四国”属于新兴市场大国,市场潜力很大,国内需求可以对经济增长形成巨大的拉动力量。“金砖四国”是高盛公司为美国寻求未来市场的战略对手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所看中的就是这些国家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住户最终消费支出方面看,巴西、中国、印度、俄罗斯都居于世界前列。这一庞大的市场规模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消费创造生产,因为它创造新的需求。巨大的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是大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金砖四国”之所以能够保持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
2、资源总量大——国内要素推动经济增长。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金砖四国”的资源总量很大,为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是大国的基本特征,这些国家属于自然资本的存量大国。世界银行提供的资料表明,印度、中国、巴西的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分别为35700亿美元、31800亿美元、11100亿美元,远远高于一些规模不大的发达国家,如英国和日本的2900亿美元、德国的3400亿美元。资源总量大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培植支柱产业。遵循比较优势原理,根据要素的比较优势选择产业和产品的经济才具有竞争力。由于大国的资源总量大,所以产业规模就大。正因如此,中国和印度凭借充裕的纺织工业原料便成为世界纺织品生产大国,俄罗斯凭借丰富的能源资源而成为世界能源产业大国。
3、经济规模大——加深国内产业分工程度。“金砖四国”的市场规模和资源总量大,决定了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或经济规模大。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程度受市场广狭的限制。钱德勒发现,一些现代工艺在其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空前未有的成本优势的潜力方面不同于早先的工艺。克鲁格曼提出的国际贸易模型表明,生产规模实际是该产品的设置成本。规模经济的主要效应在于节约成本和深化分工。经济规模是受生产要素和市场规模制约的,大国的生产要素规模大,国内市场规模也大,既可导致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又可形成资源集聚和产业集聚,从而推动技术细分和技术进步,有利于社会资本的积累和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正如世界银行出版的《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所指出:发展中世界正在进入集聚经济新王国。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