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网络主播偷逃税的“贪婪之手”

2025-04-03 16: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4月1日,在国家税务总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涉税违法问题频发的高风险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作为重点对象,先后依法查处了一批加油站和网络主播、明星艺人、股权转让偷逃税等典型案件。2024年对169名网络主播开展检查,累计查补收入8.99亿元。

网络主播不能无视法律“红线”

依法纳税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这是法律法规的“硬要求”,也是常识,更应该是网络主播们内化于心的自觉自律。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职业主播规模已达到3880万人,日直播场次已超过350万次。在连接线上线下经济、活跃市场消费、助力文体旅融合等方面,网络主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网络主播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却动起了歪心思,或心存侥幸企图在纳税上蒙混过关,或手法多样故意偷税漏税避税。这表明一些主播、网红、大V非但缺乏基本的诚信道德和社会责任,更无视法律高压“红线”。【详细

网络主播偷逃税现象为何屡禁不止

相较于传统行业,直播带货在业务形态、盈利模式和交易方式上更为复杂,这就给监管增加了难度,给心存侥幸者留下“空子”。比如,有人玩“阴阳合同”隐匿收入,有人虚构业务冲抵成本,有人用私账转移资金,有人用税收洼地政策套利……这些都给税收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详细

网络主播偷逃税现象屡禁不止,背后成因错综复杂。一方面,网络直播行业爆发式增长,收入形式纷繁复杂,交易数字化程度极高,部分交易借助虚拟货币、私下转账等隐蔽方式进行,客观上增加了对其进行精准追踪、全面核实的难度,税收监管工作面临较大挑战。另一方面,部分主播纳税知识匮乏,诚信意识淡薄,将偷逃税视作“生财捷径”,肆意游走在法律红线边缘,妄图蒙混过关。【详细

加强监管,是为了行业良性发展

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和监管实践的推进,规范行业税收秩序,引导依法纳税有了一些新思路、新变化。一方面,抓重点。盯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另一方面,打“组合拳”。常态化依法打击各类涉税违法行为,持续加大打击涉税违法案件力度之外,及时对相关典型案例予以曝光,在全社会形成震慑和教育引导作用。【详细

加强监管,是为了给发展铺好轨道。所谓“古器合尺度,法物应矩规”,只有在法度和规矩的框架之内,万事万物才有了规范发展的可能。这个道理,古今一致。直播经济属于新业态、新产业,税收则牵涉社会公平、国家治理,增强监管力度、释放惩治效应,都是为了督促其不断完善、不断规范,这既是行业发展所需,也是社会责任所在。【详细

(以上综合人民网、工人日报、广州日报)

V视角:

@正义小天使:无良主播赚得盆满钵满,该罚,支持!

@直播小白:希望相关部门能管得更严,别让这些偷税行为有机可乘,维护好社会公平。

@小达人大大小小:网红主播怎么还敢偷税漏税,胆子真大。

@雨荷夏天:直播行业得加强自律,平台也得负起责任。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税收“黑名单”上又出现了一批不遵纪守法的网络主播,这显示出职能部门精准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的决心。相较传统职业,网络主播收入方式隐蔽性更强,税收监管难度更大。要管住无良网红偷逃税的“贪婪之手”,监管还得继续上强度。无论是演艺明星,还是网红主播,有人气“光环”加持,更应在社会上做出表率,诚信纳税。法律底线不容触碰,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必将付出相应代价。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管住网络主播偷逃税的“贪婪之手”

2025年04月03日 16: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4月1日,在国家税务总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涉税违法问题频发的高风险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作为重点对象,先后依法查处了一批加油站和网络主播、明星艺人、股权转让偷逃税等典型案件。2024年对169名网络主播开展检查,累计查补收入8.99亿元。

网络主播不能无视法律“红线”

依法纳税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这是法律法规的“硬要求”,也是常识,更应该是网络主播们内化于心的自觉自律。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职业主播规模已达到3880万人,日直播场次已超过350万次。在连接线上线下经济、活跃市场消费、助力文体旅融合等方面,网络主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网络主播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却动起了歪心思,或心存侥幸企图在纳税上蒙混过关,或手法多样故意偷税漏税避税。这表明一些主播、网红、大V非但缺乏基本的诚信道德和社会责任,更无视法律高压“红线”。【详细

网络主播偷逃税现象为何屡禁不止

相较于传统行业,直播带货在业务形态、盈利模式和交易方式上更为复杂,这就给监管增加了难度,给心存侥幸者留下“空子”。比如,有人玩“阴阳合同”隐匿收入,有人虚构业务冲抵成本,有人用私账转移资金,有人用税收洼地政策套利……这些都给税收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详细

网络主播偷逃税现象屡禁不止,背后成因错综复杂。一方面,网络直播行业爆发式增长,收入形式纷繁复杂,交易数字化程度极高,部分交易借助虚拟货币、私下转账等隐蔽方式进行,客观上增加了对其进行精准追踪、全面核实的难度,税收监管工作面临较大挑战。另一方面,部分主播纳税知识匮乏,诚信意识淡薄,将偷逃税视作“生财捷径”,肆意游走在法律红线边缘,妄图蒙混过关。【详细

加强监管,是为了行业良性发展

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和监管实践的推进,规范行业税收秩序,引导依法纳税有了一些新思路、新变化。一方面,抓重点。盯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另一方面,打“组合拳”。常态化依法打击各类涉税违法行为,持续加大打击涉税违法案件力度之外,及时对相关典型案例予以曝光,在全社会形成震慑和教育引导作用。【详细

加强监管,是为了给发展铺好轨道。所谓“古器合尺度,法物应矩规”,只有在法度和规矩的框架之内,万事万物才有了规范发展的可能。这个道理,古今一致。直播经济属于新业态、新产业,税收则牵涉社会公平、国家治理,增强监管力度、释放惩治效应,都是为了督促其不断完善、不断规范,这既是行业发展所需,也是社会责任所在。【详细

(以上综合人民网、工人日报、广州日报)

V视角:

@正义小天使:无良主播赚得盆满钵满,该罚,支持!

@直播小白:希望相关部门能管得更严,别让这些偷税行为有机可乘,维护好社会公平。

@小达人大大小小:网红主播怎么还敢偷税漏税,胆子真大。

@雨荷夏天:直播行业得加强自律,平台也得负起责任。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税收“黑名单”上又出现了一批不遵纪守法的网络主播,这显示出职能部门精准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的决心。相较传统职业,网络主播收入方式隐蔽性更强,税收监管难度更大。要管住无良网红偷逃税的“贪婪之手”,监管还得继续上强度。无论是演艺明星,还是网红主播,有人气“光环”加持,更应在社会上做出表率,诚信纳税。法律底线不容触碰,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必将付出相应代价。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