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创新工具 助力资本市场平稳发展

2025-01-06 07:06 来源:证券日报

  近日召开的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工作会议提出,用好用足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波动较大,部分投资者心态不稳、信心不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

  在此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频频“上新”,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2024年10月18日,央行联合相关部门,发布《关于做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相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正式启动互换便利操作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两项创新工具的发布有效增强了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一是起到增强市场流动性的作用。互换便利支持非银机构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为抵押,从央行换入国债、央票,大幅提升非银机构融资能力。这为市场引入了规模化的增量资金,满足了市场流动性需求,有利于发挥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稳定器的作用。

  2024年10月21日,互换便利首次操作500亿元;今年1月2日,互换便利第二次操作启动,操作金额进一步扩大至550亿元,20家机构参与投标。参与机构范围也有所扩大,在首批20家参与机构基础上,第二次操作根据分类评价、合规风控等条件增选了20家参与机构,形成40家备选机构池。

  二是起到稳定市场和增强信心的作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鼓励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回购增持股票,引入中长期资金,阻断市场走弱与股权质押风险的负向循环,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有利于稳定股价,进一步提高投资者信心,维护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从政策落地的情况来看,截至2024年12月末,金融机构与超700家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达成合作意向。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金融管理部门还不断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优化,以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比如,针对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反映自有资金匹配压力大的情况,金融管理部门将申请股票回购贷款需承担的最低自有资金比例降到10%,降低参与门槛、减轻借款人资金压力。贷款融资期限也从1年延长至3年,凸显出政策工具的长效性。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事实上,互换便利操作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工具的创设充分体现了央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拓展和新的探索。同时,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有助于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进一步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笔者认为,2025年,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将更加充实完善,护航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用好创新工具 助力资本市场平稳发展

2025年01月06日 07:06   来源:证券日报   谢若琳

  近日召开的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工作会议提出,用好用足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波动较大,部分投资者心态不稳、信心不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

  在此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频频“上新”,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2024年10月18日,央行联合相关部门,发布《关于做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相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正式启动互换便利操作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两项创新工具的发布有效增强了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一是起到增强市场流动性的作用。互换便利支持非银机构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为抵押,从央行换入国债、央票,大幅提升非银机构融资能力。这为市场引入了规模化的增量资金,满足了市场流动性需求,有利于发挥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稳定器的作用。

  2024年10月21日,互换便利首次操作500亿元;今年1月2日,互换便利第二次操作启动,操作金额进一步扩大至550亿元,20家机构参与投标。参与机构范围也有所扩大,在首批20家参与机构基础上,第二次操作根据分类评价、合规风控等条件增选了20家参与机构,形成40家备选机构池。

  二是起到稳定市场和增强信心的作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鼓励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回购增持股票,引入中长期资金,阻断市场走弱与股权质押风险的负向循环,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有利于稳定股价,进一步提高投资者信心,维护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从政策落地的情况来看,截至2024年12月末,金融机构与超700家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达成合作意向。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金融管理部门还不断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优化,以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比如,针对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反映自有资金匹配压力大的情况,金融管理部门将申请股票回购贷款需承担的最低自有资金比例降到10%,降低参与门槛、减轻借款人资金压力。贷款融资期限也从1年延长至3年,凸显出政策工具的长效性。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事实上,互换便利操作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工具的创设充分体现了央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拓展和新的探索。同时,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有助于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进一步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笔者认为,2025年,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将更加充实完善,护航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