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变成交钱式旅游,莫让公益沦为镀金噱头

2024-06-24 07:04 来源:红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支教变成交钱式旅游,莫让公益沦为镀金噱头

2024年06月24日 07:04   来源:红网   李洪

  6月23日,央视曝光了大量机构假借支教之名实则卖惨式圈钱的营销乱象,引发了广大网友关注和讨论。这一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支教活动的初衷和社会信任,更是败坏了社会道德风气,降低了社会责任底线。

  据了解,大量所谓的支教机构通过包装与现实严重不符的照片,捏造苦难杜撰事实,打着公益支教和助力乡村发展的浮夸口号开展相关支教活动,以卖惨式教育和功利式宣传吸引消费者报名花钱。对于整个支教团队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欺诈行为,更是会严重伤害到那些真正想要做志愿活动、想要为边远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青年。对于边远地区渴求获得教育和指导的学生来说,参差不齐的支教老师,走马灯一样的支教团队,让学生被迫重复上演“支教”的温情戏份,无底线消费学生的情感。久而久之,这种形式主义的教育,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成长也毫无益处。

  诚然,边远地区教育资源严重匮乏,需要大量有志青年去建设,去发展。但是,支教是很严肃的事情,教书重在育人,象征的是崇高的理想和无私的奉献,“打着公益旗号莫名收费”的支教,违背的不仅是教师的职业初衷,更是对公益精神的亵渎。其中也有不少支教成员希望借此谋取一份好出路,给自己“镀金”,披上爱做公益、爱奉献的优秀皮囊。支教成员应该认清自我定位,端正支教动机,真正地教导乡村孩子,传递温暖,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

  此外,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类乱收费的现象不止一例,教育资源相对贫困的地区逐渐沦为“秀场”,学生沦为“演员”,短暂的支教教育并不能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有关部门应该严格审核支教团队,认真选拔支教成员,促使教育资源的有效流通,强化对支教行为的监管,莫让公益支教变成花钱买证的便捷通道。

  乡村不是悲情的代名词,更不是秀场。支教不是镀金,更不是生意经。乡村支教莫让商业过度侵占,需要的是更有意义和更有诚意的行动。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