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屈晓东认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现代生活融合的过程中获得持续生命力,“新中式”是一种不错的发展方向。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新中式”与更多传统产业广泛且深度融合,这将推动传统产业不断迈向新赛道,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段时间以来,“新中式刺绣穿搭受欢迎”“为什么年轻人都喜欢新中式”等话题接连登上热搜榜。从小众圈层发展至今,“新中式”的受众日益广泛,赛道中的“玩家”也越来越多。
就服装而言,“新中式”之“新”,主要体现为中国传统元素和现代审美在款式、面料等众多方面的杂糅,使之呈现出一种既典雅又符合现代潮流的形态。不同于严格讲究形制的汉服,“新中式”服装在整体设计上更创新大胆,这也顺应了时尚圈那句话——“万物皆可新中式”。
以马面裙为例,山东曹县是我国汉服生产销售基地之一,一年的汉服销售额超70亿元。今年,在曹县以马面裙为主的龙年拜年服销售额已经超过了3亿元。应当说,马面裙的热销并不是偶然现象,它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结果。春节假日期间,无论是在热门景区还是在庙会灯会,人们总能看到身着马面裙的年轻人在喜气洋洋地拍照。
与其说年轻人将马面裙穿在了身上,不如说他们将传统文化放在了心上。出生并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腾飞时代的他们,对新生事物有着很高的接受度,同时得益于更开阔的视野,他们能以更平和的心态理解不同文化的美。春节期间的消费热潮及其衍生的热门话题也折射出中华文明的魅力和中式审美的流行。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新中式”成风潮展现文化自信的魅力
“新中式”不是万能标签,盲目跟风只会被市场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