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

2023年11月22日 09: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可或缺、作用突出、意义非凡。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要着眼未来,着力激发科创、绿色、养老、数字等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还要紧扣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来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丰富政策工具箱。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会议指出,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盘活存量金融资源,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此次会议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彰显了政策定力。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国家外汇局党组召开扩大会议,把“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强调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功能,更好支持科技创新、民营小微、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从会议内容的表述看,两次会议均进一步强调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可或缺、作用突出、意义非凡。

  近年来,央行持续优化信贷结构,不断推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了金融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大作用。我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丰富多元、长短结合、务实有效,既有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长期性工具,也有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抵押补充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阶段性工具。截至9月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合计余额为7.018万亿元人民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强劲发力,让我国实体经济经营主体保持了旺盛活力、奋进动力,也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经济新动能快速发展,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宏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提供了坚强支撑。接下来,要进一步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其精准导向作用,夯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

  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要着眼未来,着力激发科创、绿色、养老、数字等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融资需求是经营主体发展意愿的真实体现。融资需求越强,经营主体发展意愿越强。良好预期是经营主体树牢信心、积极融资、勇于发展的前提。任何经营主体的重大经营决策都是基于未来,而非基于当下。只有当未来商业机会隐现、预期收益可观时,经营主体才愿意扩大投资、大胆融资、逐梦未来。央行公布的2023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1.28万家,获贷率47%,比上年末高2.7个百分点;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6.98万亿元。从相关数据看,前三季度,科创、绿色等领域的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强劲,潜力很大。有关部门要结合鼓励科创、绿色、养老、数字等重点领域发展的产业政策,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创造投资机会,让经营主体切实看到投资收益,逐渐形成乐观预期,不断增强经营信心,从而敢于融资、积极融资。

  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还要紧扣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来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丰富政策工具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为基础。显而易见,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任何政策工具都不是完美的,没有最好的政策工具,只有最适合的政策工具。毋庸置疑,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产业组织的变革、货币金融环境的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更多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值得期待。(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更大力度提升宏观政策效能

     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

2023-11-22 09: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