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深挖信息化“富矿” 让“医路”更畅通

2023年11月11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推行“电子健康卡”,破解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难题,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是众望所归。我们期待医疗服务“傍上”互联网、大数据后,患者的就医体验能越来越好,更多“烦心事”变成“顺心事”,人民的健康之基越来越牢固。

  缓解看病难、看病繁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民生话题。日前,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的实施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了居民在就诊过程中使用任何一种身份证件都能实现“一卡通用”的能力。

  一家医院一张卡、看一次病做一次检查、反复挂号……去过医院的人都知道,这些事虽小,带来的烦恼却不少。拿就诊卡来说,患者手里的卡多如牛毛,忘记携带或不慎丢失都是常有的事,不管是挂失还是重交押金补办,都较为繁琐。虽然可能每张卡里的余额不多,但也导致了患者的钱财损失。由于就诊人数庞大,各种卡里的沉淀资金总量颇为可观。可以说,一张张卡像是一道道“关卡”,围成了一座座闭塞的“孤岛”,阻碍着医疗信息资源互通共享。

  推行“电子健康卡”,破解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难题,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是众望所归。一张卡在各个医院里畅通无阻,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既节省了医院因采购就诊卡、读卡器等带来的系列成本,也让医生可以跨院、跨地域调取患者信息,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率,更减少了患者无谓的重复登记、检查,降低了医疗费用。长远来看,它也为“互联网+医疗健康”提供了广阔的遐想空间,比如在确保医疗质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促使医疗检查带上会飞的“翅膀”,成为“流动性”的医疗福利,让异地就医、网上健康咨询、慢性病复诊等更为方便。

  医疗服务的一小步,是民生健康的一大步。这背后不仅是信息科技的发展,更是医疗惠民意识的提高。近年来,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医疗信息化建设,从《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到《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再到《“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一系列举措旨在做大医疗信息化的“民生内存”,促使它成为一座便民“富矿”。

  目前,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这有利于推动更多医疗项目实现结果互认、信息互通。当然,移动互联网时代,医疗信息化仍有巨大潜力可挖。比如,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不少患者会担心隐私数据泄露;有的医院和医生积极性不高,担心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后会失去一笔丰厚的收益;对于那些没有智能手机或者不熟悉操作流程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可能无法享受到“电子健康卡”的便捷……

  改革创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接下来,需要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全力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的防护能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并进一步打通信息壁垒,促使一座座“医疗孤岛”早日成为“大陆”的一部分。同时,还要不断改善医疗机构设施和服务,比如进行适老化改造,从而推动线上线下一体融合,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事实上,一些地方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例如,浙江省在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应用建设中,就坚持“患者知情、授权调阅”的原则,以保护患者隐私。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信息互通共享是化解“看病繁”的一剂良药。我们期待医疗服务“傍上”互联网、大数据后,患者的就医体验能越来越好,更多“烦心事”变成“顺心事”,人民的健康之基越来越牢固。(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让重复检查不再成为患者的“恼火事”

     打通就医检查的堵点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中经评论:深挖信息化“富矿” 让“医路”更畅通

2023-11-11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