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激活"数字"匠心 数字时代呼唤"数字工匠"

2023年09月06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不同于传统工业时代的“工匠”,“数字工匠”并非普通技术工人,也不是科研人员,“数字工匠”所具备的关键能力正是数字素养。要想成为一名“数字工匠”,独具“工匠精神”还不够,更需要激活“数字”匠心,实现创新突破。

  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推动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变革的浪潮呼唤着更多数字技能人才。

  不同于传统工业时代的“工匠”,“数字工匠”并非普通技术工人,也不是科研人员,“数字工匠”所具备的关键能力正是数字素养。他们不仅掌握着现代工业的技术技能,也熟悉智能化网络化操作工艺,是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创造性地改进提升传统产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这是数字时代为“工匠”赋予的新特点,也是新时代对技能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要想成为一名“数字工匠”,独具“工匠精神”还不够,更需要激活“数字”匠心,实现创新突破。

  如今,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制造”向“智造”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做好前瞻性布局,培养更多具有复合能力的“数字工匠”。今年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然而,数字赛道的不断拓宽也加剧着“数字工匠”的供需矛盾与技能缺口。

  从质量上看,我国技能人才储备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无法适应生产制造全过程数字化的需要。此外,培养机制、培育平台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也影响了数字技能人才的培养效果,更制约了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从数量上看,随着近年来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数字化、智能化岗位相继涌现,各行业各领域对数字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相关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提到,当前数字人才总体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

  加快培养更多大国“数字工匠”势在必行。为此,不少地方已经迈出探索实践的步伐。福建省总工会“数字工匠”工作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到强,已经成为福建工会助力高质量发展“品牌中的品牌”;浙江省永康市总工会则深入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积极推动产业工人技术迭代升级、向“智”转型,努力培养造就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培育“数字工匠”,应当以“工匠精神”为内核,围绕“数字工匠”成长周期开展工作,聚焦多元培育平台,找准高效培育路径,集聚政府、地方工会、行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力,促进专业化数字人才队伍建设。

  与此同时,为了让数字技能人才真正在经营发展中“挑大梁”“当主角”,相关企业要积极创新工作理念,建立健全技能评定标准,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尊重技术、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激发数字人才创新活力。当然,技能人才也要进一步提升数字技能,力争成为合格的“数字工匠”,从而为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把握数字化机遇构筑制造业新优势

     加强“数字工匠”培育 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中经评论:激活"数字"匠心 数字时代呼唤"数字工匠"

2023-09-06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