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女装尺码为什么越做越小?

2023年08月19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小码应该只是一个选项,而不能成为标准,进而误导女性审美。在服装制造领域,需要有更加规范的尺码标准来约束商家。对普通人来说,审美在变,流行在变,唯独不变的,是对自己的接纳。无论高矮胖瘦,健康自信才是最美的状态。

  今年夏天,“短、紧、露”的穿搭风从小众圈子刮向大众快时尚品牌。“如何看待现在的女装尺码越来越小”“成人女装尺码比童装还小”等话题不时引发网友热议。

  现在的女装尺码有多离谱?据报道,有姑娘身高1米67,体重42公斤,体重过轻,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网购时竟常常遇到小码穿不上的情况。甚至连对身材严格管理的女明星也在被小码女装“拒绝”,有女明星发微博称,她很喜欢某品牌服装,但其对身材要求苛刻,“100斤以上没有资格穿”。

  如果只是部分品牌的女装变得短小,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其他品牌或更大尺码的衣服,但现实是,几乎所有的女装尺寸都在悄悄缩水,“小码”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同一品牌的女装尺码,前后两年的标准就不一样,去年还穿S码,今年同样尺寸的就成了M码,不同商家的尺码更是令人眼花缭乱。

  为什么女装尺码越做越小呢?其实是消费者和商家互相推波助澜的结果。近年来,从“A4腰”“漫画腿”到“锁骨养鱼”“直角肩”,在畸形的白瘦幼审美下,越来越多的女性追求以瘦为美。甚至,在这种审美文化范畴里,女性的瘦被认为是自信、自律和成功,导致一些年轻人为了瘦不惜一切代价——轻则浪费钱财,比如有人削足适履,即使买了穿不上的小码女装也不会退货,幻想着有瘦到能穿的一天;重则危及性命,曾有15岁少女“为爱减肥”不幸离世。

  对商家而言,小码女装的确很香。一方面,尺码变小意味着使用更少的面料,降低了厂家的生产成本和制造时间;另一方面,尺码变小有助于店铺减少库存积压,提高销售速度。特别是对“小作坊”式的服装网店来说,尺码越细分,备货库存就越多,做小码或均码女装,能有效节约成本。

  客观地说,环肥燕瘦各有千秋,小码女装本身无可指责,吊带也好,紧身衣也罢,选什么都属于女性的穿衣自由。但小码应该只是一个选项,而不能成为标准,进而误导女性审美。特别是,几乎一个商家一个尺码,还有的商家虚标尺码,将同一尺码的衣服分别标为S、M,不免让消费者“踩坑”。

  事实上,国家在服装制造方面是有官方标准的,不过最近一次统一更新服装号型标准是在2008年,基础数据还是来自20世纪80年代末进行的全国人体测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现在人们的身材差异。而且,国家标准只是让商家参考,并未要求强制执行。缺少切合实际的强制性标准规范,制衣商家的尺码自然混乱不堪。

  很明显,在服装制造领域,需要有更加规范的尺码标准来约束商家。近来小码女装争议不断,这也提示商家,物极必反,别把路走得越来越窄,给予消费者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的产品选择才是市场的正常状态。近些年无论影视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更加欣赏那些独立自主的女性,制造焦虑和爽感不再是“她题材”的主流。当前,很多姑娘已不再用一件T恤、一条裙子来束缚自己了,商家们不妨跟上。

  美有千姿百态。对普通人来说,审美在变,流行在变,唯独不变的,是对自己的接纳。不挣走秀那份钱,没必要吃超模那份苦。无论高矮胖瘦,健康自信才是最美的状态。(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女装尺码越做越小?拒绝畸形审美!

     “小码女装”又登热搜,拒绝身材焦虑不能只靠呼吁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中经评论:女装尺码为什么越做越小?

2023-08-19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