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夜间门诊的患者,请及时关注屏幕上的叫号。”每天17时之后,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楼内就会响起这样的提示音,虽然已经到了平时的下班时间,但门诊楼里依然还有很多患者在等待就诊。北京协和医院已有28个科室提供夜间门诊服务,以方便患者错峰就医。当前,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都在推进夜间门诊建设,越来越多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续推出夜间门诊。(7月12日《科技日报》)
此前,医院门诊的上下班时间,与大多数上班族的作息时间类似,也都是“朝九晚五”模式,这种工作规律给上班族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如果白天看病,就需要请假,或者拖到周末再去医院。“夜间门诊”则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通过调整医疗资源,延长就诊时间,为上班族提供了更灵活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引导患者错峰就医,缓解白天门诊压力,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现在各地医疗资源非常紧张,很多医院每天人潮涌动,问诊、检查、拿药都要排长龙,往往患者看一次病,就要等候几个小时。对于上班族、学生,以及需要儿女陪伴就医的老人来讲,白天排队看病,就有些不太方便。而且,随着各地城市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夜经济”逐渐升温,市民的夜生活愈发丰富多彩,人们的作息时间发生变化,相对应的夜间问诊需求,也随之增加了。
医疗机构开展“夜间门诊”,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让夜间就医不再困难,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看病需求,也能够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夜间门诊”体现了医院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将门诊时间延长到晚上,可以让患者在最适合的时间得到治疗,减少排队时间,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医院通过优化就诊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等多种方式,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关怀和温暖,亦有助于提高社会大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推行“夜间门诊”,对医疗机构也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重新调整各科室的作息表,安排医护人员值班,以应对夜间问诊需求。目前各地医疗资源普遍紧张,医护人员人手不足,开展“夜间门诊”服务,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增强工作压力。因此,医院应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夜间门诊”的时间、地点和科室,避免浪费医疗资源,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要兼顾医务人员的感受和利益,合理安排轮休和假期,通过排班、绩效等方式切实保障他们的权益。并对夜间门诊的医护人员采取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夜间门诊”工作,提高“夜间门诊”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