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起点

2023年07月07日 1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本周,随着一辆银色新能源汽车在广州驶下生产线,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诞生,这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了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00万辆意味着什么

  汽车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公认最能体现国家制造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工业努力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而随着时代变化,我国敏锐捕捉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前瞻性的战略判断和提前布局,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跑者。【详细

  从1995年我国第一辆新能源汽车“远望号”起步,到首个1000万辆的突破,历时27年;而从1000万辆到第2000万辆下线,仅用时17个月。时间和数字的变化,展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加速度,勾勒出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轨迹。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000万辆,是国家战略引领和企业奋力创新的体现,也是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绿色消费理念普及的展现。【详细

  新能源汽车要坚定“走出去”

  汽车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随着产销规模的不断跃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加速实现由产品到产业的全方位出海。我国产品出口从服装、家电与家具“老三样”变成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宁德时代、比亚迪在海外建厂,都是这一现象的生动写照。我们要迎难而上,在树立底线思维的同时,坚定地“走出去”,因为这是成为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详细

  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相关部门也明确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走出国门。期待更多企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到海外投资设厂,把中国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带到国外去,巩固和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世界各国人民。【详细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回顾近几年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历程,正是政策、市场、产业、技术等各方力量的融合汇入,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了加速度。从量变到质变。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突破2000万辆,也标志着中国汽车业正引领着全球汽车产业以电动化、智能化为主要方向的转型升级。【详细

  从落后到赶超,从跟随到创新,从国内到国际,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不是孤立事件,它代表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强化战略性领域顶层设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必将有更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如同新能源汽车一样实现“换道超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详细

  (以上综合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南方日报)

  V视角:

  @锦龙l2020:不知不觉2000万辆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点赞!

  @川轻化汪Sir:发展新能源汽车这步棋走对了。

  @我去1900:大部分还是销往国内市场吧?海外市场也要加油。

  @强道哥:以后电池分解回收也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今年是我国汽车工业诞生70周年。从燃油车赛道上的跟跑者,到新能源车赛道上的领跑者,我国汽车产业成功实现了“换道超车”。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进程中,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既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经济增长持续注入澎湃动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夯实着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期待第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明年如期而至,也期待更多的新能源汽车驰骋在神州大地上,进而行遍天下。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起点

2023-07-07 1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本周,随着一辆银色新能源汽车在广州驶下生产线,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诞生,这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了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00万辆意味着什么

  汽车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公认最能体现国家制造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工业努力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而随着时代变化,我国敏锐捕捉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前瞻性的战略判断和提前布局,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跑者。【详细

  从1995年我国第一辆新能源汽车“远望号”起步,到首个1000万辆的突破,历时27年;而从1000万辆到第2000万辆下线,仅用时17个月。时间和数字的变化,展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加速度,勾勒出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轨迹。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000万辆,是国家战略引领和企业奋力创新的体现,也是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绿色消费理念普及的展现。【详细

  新能源汽车要坚定“走出去”

  汽车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随着产销规模的不断跃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加速实现由产品到产业的全方位出海。我国产品出口从服装、家电与家具“老三样”变成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宁德时代、比亚迪在海外建厂,都是这一现象的生动写照。我们要迎难而上,在树立底线思维的同时,坚定地“走出去”,因为这是成为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详细

  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相关部门也明确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走出国门。期待更多企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到海外投资设厂,把中国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带到国外去,巩固和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世界各国人民。【详细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回顾近几年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历程,正是政策、市场、产业、技术等各方力量的融合汇入,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了加速度。从量变到质变。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突破2000万辆,也标志着中国汽车业正引领着全球汽车产业以电动化、智能化为主要方向的转型升级。【详细

  从落后到赶超,从跟随到创新,从国内到国际,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不是孤立事件,它代表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强化战略性领域顶层设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必将有更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如同新能源汽车一样实现“换道超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详细

  (以上综合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南方日报)

  V视角:

  @锦龙l2020:不知不觉2000万辆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点赞!

  @川轻化汪Sir:发展新能源汽车这步棋走对了。

  @我去1900:大部分还是销往国内市场吧?海外市场也要加油。

  @强道哥:以后电池分解回收也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今年是我国汽车工业诞生70周年。从燃油车赛道上的跟跑者,到新能源车赛道上的领跑者,我国汽车产业成功实现了“换道超车”。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进程中,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既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经济增长持续注入澎湃动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夯实着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期待第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明年如期而至,也期待更多的新能源汽车驰骋在神州大地上,进而行遍天下。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