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博物馆文化“矿藏”值得不断挖掘

2023年06月30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每个博物馆都是一座文化的宝藏,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如何更好地盘活这些资源,“专业内容+创新手段”是不错的选择,这依托于博物馆的独特魅力,更离不开年轻人的热情助力。

  又是一年暑假来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启博物馆之旅,“看展式社交”正在成为当下年轻人喜爱的社交方式之一。其实,博物馆在年轻人中引发热潮早已不是新鲜事了,近年来文化创意类节目频频“破圈”就印证了这一点。去年一项面向全国大学生发起的问卷调查显示,89.72%的受访者去过博物馆,42.04%的受访者每年去一到两次博物馆。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热衷博物馆呢?

  与看演出、听音乐会等其他文化活动相比,逛博物馆可谓“物美价廉”。选择博物馆作为周末、假期出游的目的地,年轻人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收获文化知识,还能和志同道合的好友讨论交流,这对于有着精神文化需求又尚未“财务自由”的年轻群体尤其是学生群体“利好”多多。

  同时,开发数字IP、制作小程序与App、广泛使用文物数字化技术、开展各种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开发各类文创产品让游客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博物馆也在持续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语言”,以更为时尚流行的方式吸引年轻人“到此一游”。

  每个博物馆都是一座文化的宝藏,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如何更好地盘活这些资源,“专业内容+创新手段”是不错的选择,这依托于博物馆的独特魅力,更离不开年轻人的热情助力。有了年轻一代的支持,更多极具创意的方式得以融入古老文物展示和传统文化讲解之中,让博物馆在新时代迸发出无穷活力。

  借着“博物馆热”这股东风,各地各类博物馆深挖民众需求,积极拥抱变化,在推动文化设施建设、促进文化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北京今年将推动实施大葆台西汉墓遗址保护及博物馆改建工程,加快西山永定河博物馆建设方案设计;湖北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湖北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推动博物馆事业创新发展;河南省洛阳市多家博物馆在今年四五月期间推出“博物馆奇妙夜”主题夜宿活动,将时下年轻群体中流行的“沉浸式戏剧”“剧本杀”“露营”等元素糅合,引得全国各地年轻的博物馆爱好者竞相前往。

  不过,热潮之下,也难免存在需要“修复”的问题。有的博物馆为了迎合年轻人,运用的创意手段“形式大于内容”,忽视了博物馆的文教意义;有的展览只顾商业化创新而出现文博专业知识错误,对前来参观学习的游览者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创新尝试走偏了方向,让博物馆失掉了应有的内涵,那就得不偿失了。

  承载着精神传承和文明交流价值的文物藏品,不应只在博物馆里当“睡美人”,而应“活起来”。这需要我们充分挖掘博物馆的巨大“矿藏”价值,找准发展方向和发展形式,进而撬动文化、经济发展,将现时的“热度”转化为传世的“经典”,让文物藏品所蕴含的文化魅力“历久弥新”。(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让博物馆更加贴近美好生活

     在博物馆邂逅优质文化资源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中经评论:博物馆文化“矿藏”值得不断挖掘

2023-06-30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