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拒绝蹭热度 请“麦田里的捣乱者”离开

2023年06月05日 12: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麦收时节,各地进入紧张的小麦抢收期。然而,一群衣着光鲜、手持直播机器的网红随之而来,纷纷直播割麦。

  农民麦田不是网红秀场

  看了相关视频的网友不难发现,这些架着手机的主播大多是闯入麦收现场的“不速之客”,蜂拥而来且姿势各异。站着激情直播的人挺多,躺坐在麦子上休息的人也不少,真正弯腰割麦子的人却寥寥无几。【详细

  自媒体时代,流量为王。流量代表更大的影响力,也代表更多的收益。追逐流量无可厚非,但要恪守基本的社会秩序和道德底线。在镜头前虚伪地蹭流量,这种伪善只会招来骂声。帮助农民割麦子,应该有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而不是为了作秀。【详细

  网络直播要拿捏好分寸

  站在麦田里的真正主角——农民的角度来看,表演割麦行为同样难以接受。河南在麦收季遭遇的“烂场雨”属自然灾害,给种粮人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谓不重。天灾已是苦难,农民心中本就焦急万分,那些网红非但做不到抱持同情之心,反而以围观者视角直播他们的痛处、以表演者身份赚取旁人的眼球。试问,这样的行为怎能不令人反感?【详细

  关注的姿势出了偏差,关怀难免也会走样。网红直播行为动机不纯、把握不好尺度距离,就难言作出积极贡献,甚至还会帮倒忙,给麦收工作扯后腿。【详细

  请“麦田里的捣乱者”离开

  网红的无底线直播,早已如过街老鼠。直播平台要负起管理责任,对这种蹭粮食安全热度、消费农民的直播行为不能放任,因为“麦田里的捣乱者”不会自动离开。【详细

  灾害不是流量的噱头,这一社会共识需要继续强化。对监管部门来说,要持之以恒地把整治“自媒体”乱象作为工作重点,保持严管态势,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网络平台来说,要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引导用户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更重要的是,网红们当存敬畏、守底线,切忌以破坏公序良俗的方式赚取不义流量。【详细

  (以上综合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北京晚报、南方网)

  V视角:

  @四月与七月啊:拒绝网红蹭热度。

  @幸福并快乐着GGH:不帮忙还添堵。

  @Summer的狮子喵:不要拿别人的苦难来炒作。

  @太湖浪--- :到处坐、到处踩,衣服干干净净,简直是去糟蹋粮食!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真是哪里有话题,哪里就有网红。小麦抢收期,网红们没有真心实意地帮忙,反而假模假式地添乱,这种行为实在令人不齿。粮食事关国运民生,不容儿戏。监管部门应行动起来,平台也要守土有责,多管齐下,请“麦田里的捣乱者”离开,促使流量真正向上向善!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拒绝蹭热度 请“麦田里的捣乱者”离开

2023-06-05 12: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麦收时节,各地进入紧张的小麦抢收期。然而,一群衣着光鲜、手持直播机器的网红随之而来,纷纷直播割麦。

  农民麦田不是网红秀场

  看了相关视频的网友不难发现,这些架着手机的主播大多是闯入麦收现场的“不速之客”,蜂拥而来且姿势各异。站着激情直播的人挺多,躺坐在麦子上休息的人也不少,真正弯腰割麦子的人却寥寥无几。【详细

  自媒体时代,流量为王。流量代表更大的影响力,也代表更多的收益。追逐流量无可厚非,但要恪守基本的社会秩序和道德底线。在镜头前虚伪地蹭流量,这种伪善只会招来骂声。帮助农民割麦子,应该有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而不是为了作秀。【详细

  网络直播要拿捏好分寸

  站在麦田里的真正主角——农民的角度来看,表演割麦行为同样难以接受。河南在麦收季遭遇的“烂场雨”属自然灾害,给种粮人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谓不重。天灾已是苦难,农民心中本就焦急万分,那些网红非但做不到抱持同情之心,反而以围观者视角直播他们的痛处、以表演者身份赚取旁人的眼球。试问,这样的行为怎能不令人反感?【详细

  关注的姿势出了偏差,关怀难免也会走样。网红直播行为动机不纯、把握不好尺度距离,就难言作出积极贡献,甚至还会帮倒忙,给麦收工作扯后腿。【详细

  请“麦田里的捣乱者”离开

  网红的无底线直播,早已如过街老鼠。直播平台要负起管理责任,对这种蹭粮食安全热度、消费农民的直播行为不能放任,因为“麦田里的捣乱者”不会自动离开。【详细

  灾害不是流量的噱头,这一社会共识需要继续强化。对监管部门来说,要持之以恒地把整治“自媒体”乱象作为工作重点,保持严管态势,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网络平台来说,要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引导用户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更重要的是,网红们当存敬畏、守底线,切忌以破坏公序良俗的方式赚取不义流量。【详细

  (以上综合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北京晚报、南方网)

  V视角:

  @四月与七月啊:拒绝网红蹭热度。

  @幸福并快乐着GGH:不帮忙还添堵。

  @Summer的狮子喵:不要拿别人的苦难来炒作。

  @太湖浪--- :到处坐、到处踩,衣服干干净净,简直是去糟蹋粮食!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真是哪里有话题,哪里就有网红。小麦抢收期,网红们没有真心实意地帮忙,反而假模假式地添乱,这种行为实在令人不齿。粮食事关国运民生,不容儿戏。监管部门应行动起来,平台也要守土有责,多管齐下,请“麦田里的捣乱者”离开,促使流量真正向上向善!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