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酒驾非小事 贪杯误终生

2023年03月31日 07:1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尹传刚

  近期,多地开展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酒驾醉驾专项整治,集中通报曝光党员、公职人员涉嫌酒驾、赌博典型案例,严肃处理酒驾醉驾背后违规吃喝、违规使用公车等“四风”和腐败问题。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3位嘉宾进行讨论。

  江文岩(广东广州 国企职员):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是法律要求,也是常识。然而,个别党员干部总是抱有幻想。比如,有人觉得深夜时间,就没有人会发现;有人自信车技“高超”,几杯酒影响不了发挥;有人认为路段偏僻,可以轻松避开执法检查;有人深知危害,但特权思想作祟,以为就算被查到,打招呼、托人情就可以搞定。

  无论是对车技、酒量的盲目自信,还是对人情关系、权力行使的错误认识,根源都是对党纪国法缺乏敬畏,要持续加大监督执纪执法力度,让酒驾醉驾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受到法律惩处的同时也受到党纪政务处分,认识到酒驾非小事,警钟需长鸣。

  肖桂禄(广东深圳 政府工作人员):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不仅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严重危害,还面临着法律、纪律的严厉惩处。有的酒驾醉驾行为背后,隐藏着违规吃喝等“四风”问题,暴露出少数领导干部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败坏党风政风、社风民风。

  既要对酒驾醉驾问题严查严处,又要了解核实清楚在哪里吃喝的、有哪些人参与、谁组的局、谁买的单。一旦涉及作风和腐败问题,对组织者、参加者严肃处理,让顶风违纪者付出代价。

  林蔚源(广东深圳 公务员):党员干部酒驾醉驾行为不少与违规吃喝、违规摆席、公车私用,甚至与权钱交易等问题挂钩。要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一体推进惩治腐败和纠治“四风”问题,通过建立“严查问题、深挖根源、强化警示”风腐同查同治工作闭环,从源头上斩断由风及腐、风腐一体链条,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

  (整理:尹传刚)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话风也是党风政风    2022年07月27日
  • ·狠抓“细末”筑牢廉洁之堤    2021年01月22日
  • ·真正让民企感受到“一视同仁”    2023年03月2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酒驾非小事 贪杯误终生

    2023-03-31 07:1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尹传刚

      近期,多地开展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酒驾醉驾专项整治,集中通报曝光党员、公职人员涉嫌酒驾、赌博典型案例,严肃处理酒驾醉驾背后违规吃喝、违规使用公车等“四风”和腐败问题。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3位嘉宾进行讨论。

      江文岩(广东广州 国企职员):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是法律要求,也是常识。然而,个别党员干部总是抱有幻想。比如,有人觉得深夜时间,就没有人会发现;有人自信车技“高超”,几杯酒影响不了发挥;有人认为路段偏僻,可以轻松避开执法检查;有人深知危害,但特权思想作祟,以为就算被查到,打招呼、托人情就可以搞定。

      无论是对车技、酒量的盲目自信,还是对人情关系、权力行使的错误认识,根源都是对党纪国法缺乏敬畏,要持续加大监督执纪执法力度,让酒驾醉驾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受到法律惩处的同时也受到党纪政务处分,认识到酒驾非小事,警钟需长鸣。

      肖桂禄(广东深圳 政府工作人员):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不仅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严重危害,还面临着法律、纪律的严厉惩处。有的酒驾醉驾行为背后,隐藏着违规吃喝等“四风”问题,暴露出少数领导干部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败坏党风政风、社风民风。

      既要对酒驾醉驾问题严查严处,又要了解核实清楚在哪里吃喝的、有哪些人参与、谁组的局、谁买的单。一旦涉及作风和腐败问题,对组织者、参加者严肃处理,让顶风违纪者付出代价。

      林蔚源(广东深圳 公务员):党员干部酒驾醉驾行为不少与违规吃喝、违规摆席、公车私用,甚至与权钱交易等问题挂钩。要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一体推进惩治腐败和纠治“四风”问题,通过建立“严查问题、深挖根源、强化警示”风腐同查同治工作闭环,从源头上斩断由风及腐、风腐一体链条,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

      (整理:尹传刚)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