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别被“退休焦虑”带偏了

2023年02月28日 07:38   来源:钱江晚报   高路

  近日上海本地一对80后夫妻存到300万元后决定双双“退休”,引发网友热议。

  据了解,陈女士今年33岁,丈夫43岁,去年两人双双失业。陈女士原来是游戏设计师,年前失业。两人目前住在上海外环外,有车有房无娃无贷款,基本没有生活压力。

  提前退休,相信不止一个人持类似的想法,只不过上海的这对夫妻将想法变成了现实,而大多数人只是想一想,羡慕一下。

  300万元够不够养老?不同人,不同的生活水平有不同的感受,300万元在农村可能是个天文数字,可是在上海,就值得打个问号。短期来看似乎够了,夫妻俩有房有车,没有什么外债,准备丁克,一个月一万元左右的理财收入,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应对日常生活开支,不能说宽裕但也不至于太窘迫。

  长远来看,就是个未知数了。生活成本的涨跌,物价的升降,都会影响这300万元的含金量,对生活质量产生实质影响。特别是当时间跨度大到十几年二十几年时,任何预测都失去了实际意义。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就像网友说的那样,要是有什么样的变故,300万元的底气就不是那么足了。

  这么一算,300万元的养老金似乎又有点勉强。

  至于放弃工作,逃离城市是不是躺平?也有不同看法。就社会而言,这自然是人力资源的浪费。这么年轻就退休,不想工作了,以低生活成本换取所谓的自由,说到底其实就是躺平,社会不可能支持这样的退休计划。我们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谈意义,要不然就是对多数人不负责任。

  但就个人而言,也是可以理解的。去掉功利色彩就能发现,除了金钱与物质生活以外,人生的确有更多的追求。从这个角度说,300万元养老不被看好,但应该尊重其选择,不必指手画脚也不必冷嘲热讽。相比于行为本身,这种双向都有选择的机会和权利才更可贵。

  人来人往,进进出出,上上下下,当一些人逃离城市时,还有更多的人进入城市,融入城市。城市不改底色,但人生无法回头。关键还看自己,能不能得偿所愿。当事人说,躺平以后,每天睡到自然醒,“身体灵魂彻底自由了”,但这种快乐能持续多久也是个疑问。很多人年轻时不想工作,想躺平,想早点退休,可一旦退休了又觉得生活空虚不断给自己找事做,可见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实需求不同。

  不少人未必真正清楚自身的困境,也未必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别被“退休焦虑”带偏了,人的需求是很复杂的,忙碌未必不快乐,闲下来也未必就快乐了,寄情山水很快乐,但一年到头与山水为伴,也会感到空虚寂寞无聊。所以,不要轻易作出决定,也不要简单地把工作生活对立起来。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优化就业环境 打造就业福地    2021年08月23日
  • ·加强协商调解 让劳动关系更和谐    2022年11月1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别被“退休焦虑”带偏了

    2023-02-28 07:38 来源:钱江晚报 高路

      近日上海本地一对80后夫妻存到300万元后决定双双“退休”,引发网友热议。

      据了解,陈女士今年33岁,丈夫43岁,去年两人双双失业。陈女士原来是游戏设计师,年前失业。两人目前住在上海外环外,有车有房无娃无贷款,基本没有生活压力。

      提前退休,相信不止一个人持类似的想法,只不过上海的这对夫妻将想法变成了现实,而大多数人只是想一想,羡慕一下。

      300万元够不够养老?不同人,不同的生活水平有不同的感受,300万元在农村可能是个天文数字,可是在上海,就值得打个问号。短期来看似乎够了,夫妻俩有房有车,没有什么外债,准备丁克,一个月一万元左右的理财收入,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应对日常生活开支,不能说宽裕但也不至于太窘迫。

      长远来看,就是个未知数了。生活成本的涨跌,物价的升降,都会影响这300万元的含金量,对生活质量产生实质影响。特别是当时间跨度大到十几年二十几年时,任何预测都失去了实际意义。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就像网友说的那样,要是有什么样的变故,300万元的底气就不是那么足了。

      这么一算,300万元的养老金似乎又有点勉强。

      至于放弃工作,逃离城市是不是躺平?也有不同看法。就社会而言,这自然是人力资源的浪费。这么年轻就退休,不想工作了,以低生活成本换取所谓的自由,说到底其实就是躺平,社会不可能支持这样的退休计划。我们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谈意义,要不然就是对多数人不负责任。

      但就个人而言,也是可以理解的。去掉功利色彩就能发现,除了金钱与物质生活以外,人生的确有更多的追求。从这个角度说,300万元养老不被看好,但应该尊重其选择,不必指手画脚也不必冷嘲热讽。相比于行为本身,这种双向都有选择的机会和权利才更可贵。

      人来人往,进进出出,上上下下,当一些人逃离城市时,还有更多的人进入城市,融入城市。城市不改底色,但人生无法回头。关键还看自己,能不能得偿所愿。当事人说,躺平以后,每天睡到自然醒,“身体灵魂彻底自由了”,但这种快乐能持续多久也是个疑问。很多人年轻时不想工作,想躺平,想早点退休,可一旦退休了又觉得生活空虚不断给自己找事做,可见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实需求不同。

      不少人未必真正清楚自身的困境,也未必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别被“退休焦虑”带偏了,人的需求是很复杂的,忙碌未必不快乐,闲下来也未必就快乐了,寄情山水很快乐,但一年到头与山水为伴,也会感到空虚寂寞无聊。所以,不要轻易作出决定,也不要简单地把工作生活对立起来。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