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村界杯足球赛”这样的新年俗值得赞许

2023年01月28日 07:04   来源:红网   刘海明

  不论什么时代,习俗都在规定着人们以何种方式参与节日的庆祝活动。当代的中国乡村,经济发展了,精神方面的需求旺盛,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同步性,物质产品在满足人的消费同时,对精神方面需求的满足要相对滞后一些,传统习俗与现代乡村节日文化的需求显得不成比例。以春节为例,除了贴春联等少数习俗完整保存外,有的习俗因与现代社会生活脱节而受到冷落,造成部分年轻人觉得过年没意思。

  乡村振兴,文化建设是重要的一环,其中就包括年俗的建设。广大乡村如何吸引走出去的年轻人回家乡过年,回来过年如何不觉得没趣,成为摆在乡村振兴面前的现实问题。令人欣慰的是,当一种需求变成社会普遍现象时,总有满足这种需求的探索者。

  春节期间,徐州沛县八堡村的足球比赛,每天吸引着附近的村民前来观赛。自从该村的标准足球场建好后,每年春节村民都自发组织足球比赛。随着赛事规模的扩大,商业配套也跟过来了,停车都停不下,需要当地派警力提供安全保障。

  八堡村村民在组织春节期间的“村界杯足球赛”时,也许只是给年轻人打发闲暇时光找个乐子。经过几年的连续比赛,足球赛的凝聚力显现出来,并且成为当地年俗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显然是超乎组织者预料的。每天的赛事,赛场上的球员人数有限,但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这样的赛事不仅丰富了春节期间的乡村文化生活,同时具有了过年的新仪式感。一旦成为当地的春节传统项目,就会成为新的年俗备选项。

  春节是中国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当人们在感慨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时,却忘记了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传统的习俗是历代先辈的集体创作,这是习俗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时代的年轮不会歇息,当代人既要享受传统习俗给我们提供的精神盛宴,也不能忘记我们这代人肩负的习俗文化创造的责任。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土壤中的“营养素”也发生着变化。吐槽年味淡了,何尝不是年俗在向我们发出一个信号:大家要想觉得春节年味浓,就要创造性地继承传统的春节习俗。

  创造习俗,往往是无心插柳的结果。一种新的习俗在创造时,创造者无法预期这种仪式的接受度,只能留给时间来验证。在历史上,精英群体对饮食的追求,通过春节将食俗文化发扬光大。其中,也有缺乏道德含量的文化创造,比如麻将,这样的群体性娱乐项目无法真正成为年俗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只有包含着道德元素的社会性活动被引入年俗,这样的活动才是新年俗的候选对象。

  “村界杯足球赛”提供的流动性的视觉审美盛宴,让年轻人暂时告别手机屏幕,间接参与到赛事当中。这样的比赛受欢迎,在于符合当代乡村文化建设的需要,这样的新年俗探索值得赞许。期待更多的乡村在新年俗探索方面,走出自己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村界杯足球赛”这样的新年俗值得赞许

2023-01-28 07:04 来源:红网 刘海明

  不论什么时代,习俗都在规定着人们以何种方式参与节日的庆祝活动。当代的中国乡村,经济发展了,精神方面的需求旺盛,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同步性,物质产品在满足人的消费同时,对精神方面需求的满足要相对滞后一些,传统习俗与现代乡村节日文化的需求显得不成比例。以春节为例,除了贴春联等少数习俗完整保存外,有的习俗因与现代社会生活脱节而受到冷落,造成部分年轻人觉得过年没意思。

  乡村振兴,文化建设是重要的一环,其中就包括年俗的建设。广大乡村如何吸引走出去的年轻人回家乡过年,回来过年如何不觉得没趣,成为摆在乡村振兴面前的现实问题。令人欣慰的是,当一种需求变成社会普遍现象时,总有满足这种需求的探索者。

  春节期间,徐州沛县八堡村的足球比赛,每天吸引着附近的村民前来观赛。自从该村的标准足球场建好后,每年春节村民都自发组织足球比赛。随着赛事规模的扩大,商业配套也跟过来了,停车都停不下,需要当地派警力提供安全保障。

  八堡村村民在组织春节期间的“村界杯足球赛”时,也许只是给年轻人打发闲暇时光找个乐子。经过几年的连续比赛,足球赛的凝聚力显现出来,并且成为当地年俗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显然是超乎组织者预料的。每天的赛事,赛场上的球员人数有限,但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这样的赛事不仅丰富了春节期间的乡村文化生活,同时具有了过年的新仪式感。一旦成为当地的春节传统项目,就会成为新的年俗备选项。

  春节是中国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当人们在感慨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时,却忘记了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传统的习俗是历代先辈的集体创作,这是习俗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时代的年轮不会歇息,当代人既要享受传统习俗给我们提供的精神盛宴,也不能忘记我们这代人肩负的习俗文化创造的责任。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土壤中的“营养素”也发生着变化。吐槽年味淡了,何尝不是年俗在向我们发出一个信号:大家要想觉得春节年味浓,就要创造性地继承传统的春节习俗。

  创造习俗,往往是无心插柳的结果。一种新的习俗在创造时,创造者无法预期这种仪式的接受度,只能留给时间来验证。在历史上,精英群体对饮食的追求,通过春节将食俗文化发扬光大。其中,也有缺乏道德含量的文化创造,比如麻将,这样的群体性娱乐项目无法真正成为年俗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只有包含着道德元素的社会性活动被引入年俗,这样的活动才是新年俗的候选对象。

  “村界杯足球赛”提供的流动性的视觉审美盛宴,让年轻人暂时告别手机屏幕,间接参与到赛事当中。这样的比赛受欢迎,在于符合当代乡村文化建设的需要,这样的新年俗探索值得赞许。期待更多的乡村在新年俗探索方面,走出自己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