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决不能今天温饱无虞就忘了昨天饿肚子的滋味,决不能连年丰收就看不到今后稳产保供的难度。为此,要时刻增强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坚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把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始终抓实抓牢。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发出强农重农的强烈信号。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尽管如此,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决不能今天温饱无虞就忘了昨天饿肚子的滋味,决不能连年丰收就看不到今后稳产保供的难度。为此,要时刻增强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坚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把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始终抓实抓牢。
粮食安全的保障主要在于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着重做好“三保一振兴”。
一是要加强耕地保护。“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二是要保证粮食面积。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是不容有失的底线任务,做到这一点,关键是稳住粮食种植面积。有关部门要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继续开展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清理整治工作,复耕撂荒地,推行间套复种,千方百计挖掘粮食面积潜力。
三是要保障粮农收益。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保障种田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对保障农业安全意义重大。为此,要通过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更好地发挥价格、补贴、保险等机制作用,保障种粮收益,稳定农民预期,给粮农吃上“定心丸”,让广大农民切实感到种粮有赚头、有奔头、有劲头。
四是要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藏粮于技”,就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和提升产量有效的突破口。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在加强耕地保护的基础上,再抓住种子这个要害,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将伴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只要坚定走自己的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型,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我们就一定能靠自己的力量端牢饭碗,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壮美华章。(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向农业强国目标奋进
铆足干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