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守护“地球之肾” 实现多方共赢

2022年11月08日 11: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漫步东湖,水光潋滟,草木斑斓,飞鸟翔集。近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国际湿地城市”武汉设主会场举行。这是我国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

  湿地是生命之源,被誉为地球之肾,有助于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蜿蜒的河流、斑斓的湖泊、神秘的沼泽,氤氲丰饶的湿地赋予地球勃勃生机。【详细

  从全球来看,由于气候变化、对湿地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湿地生态系统面临被破坏的危险。从我国来看,湿地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湿地保护面临更高要求、更高期待。【详细

  释放出更多生态红利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可助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提升湿地管理水平可带来健康、食物和水资源安全等红利。据估算,全球湿地每年提供的健康、福祉和安全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高达47.4万亿美元,可见守护湿地就是守护人类本身。【详细

  让湿地系统释放出更多生态红利,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从“一曲溪流一曲烟”的杭州西溪湿地,到“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济南大明湖畔,再到“江豚出没白波中”的万里长江盛景,湿地生态的系统修复,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领略湿地之美。【详细

  这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程

  伴水而居,枕水而眠,对中国人而言,湿地不仅具有涵养水源等功能性作用,还承载着传承千年的诗意情怀。守护湿地,不仅是守护我们日常生活的栖身之所,同时也具有守护中国人精神原乡的独特意蕴。【详细

  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面对共同的生态环境风险和挑战,唯有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才能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各国应该共同努力,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为积极的行动,汇聚全球湿地保护的强大合力,谱写全球湿地保护新篇章。【详细

  (以上综合新华每日电讯、人民网、光明网)

  V视角:

  @爱吃糖:湿地系统和大多数生态资源公共产品一样,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北辰: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喜欢滑雪: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

  @他满分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夏虾侠的日常:在家门口尽享“诗与远方”。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合理利用,就能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以这次缔约方大会为新起点,各国应同心协力,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守护“地球之肾” 实现多方共赢

2022-11-08 11: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漫步东湖,水光潋滟,草木斑斓,飞鸟翔集。近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国际湿地城市”武汉设主会场举行。这是我国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

  湿地是生命之源,被誉为地球之肾,有助于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蜿蜒的河流、斑斓的湖泊、神秘的沼泽,氤氲丰饶的湿地赋予地球勃勃生机。【详细

  从全球来看,由于气候变化、对湿地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湿地生态系统面临被破坏的危险。从我国来看,湿地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湿地保护面临更高要求、更高期待。【详细

  释放出更多生态红利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可助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提升湿地管理水平可带来健康、食物和水资源安全等红利。据估算,全球湿地每年提供的健康、福祉和安全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高达47.4万亿美元,可见守护湿地就是守护人类本身。【详细

  让湿地系统释放出更多生态红利,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从“一曲溪流一曲烟”的杭州西溪湿地,到“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济南大明湖畔,再到“江豚出没白波中”的万里长江盛景,湿地生态的系统修复,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领略湿地之美。【详细

  这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程

  伴水而居,枕水而眠,对中国人而言,湿地不仅具有涵养水源等功能性作用,还承载着传承千年的诗意情怀。守护湿地,不仅是守护我们日常生活的栖身之所,同时也具有守护中国人精神原乡的独特意蕴。【详细

  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面对共同的生态环境风险和挑战,唯有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才能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各国应该共同努力,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为积极的行动,汇聚全球湿地保护的强大合力,谱写全球湿地保护新篇章。【详细

  (以上综合新华每日电讯、人民网、光明网)

  V视角:

  @爱吃糖:湿地系统和大多数生态资源公共产品一样,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北辰: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喜欢滑雪: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

  @他满分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夏虾侠的日常:在家门口尽享“诗与远方”。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合理利用,就能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以这次缔约方大会为新起点,各国应同心协力,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