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2022年10月29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市场、政府不是在来回“拔河”,而是在共同“推车”:一个从微观的资源配置层面,一个从宏观的调控治理层面,一起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辆大车前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道世界性经济学难题,也是考察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党的二十大,把“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正式写入党章,进一步宣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能否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演化的产物。在市场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市场、政府不是在来回“拔河”,而是在共同“推车”:一个从微观的资源配置层面,一个从宏观的调控治理层面,一起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辆大车前行。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市场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从被赋予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到被确定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市场机制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要。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因此,必须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等方面下功夫。

  有效市场离不开有为政府。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必须进一步准确地进行自身职能定位,解决干预过多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实行宏观调控和弥补市场失灵。要强化法治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维护好市场秩序;创新市场体制机制,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应该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权衡,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争论贯穿百年、经久不息。完全依靠政府力量,会损失资源配置效率,丧失经济活力,出现政府失灵;完全依靠市场力量,会催生过度垄断,排斥公共利益,引发两极分化,出现市场失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应同时警惕、及时消除“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影响,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又要让政府勇担责任、干好自己该干的事。

  政府和市场的有效互动,是任何一个健康经济体制的必备条件。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着眼于从体制机制上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构建起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做到各就其位、相得益彰,“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才会更加有力。(作者为九三学社中央促进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陈利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市场有效 政府有为 企业有成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大市场”变“强市场”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2022-10-29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市场、政府不是在来回“拔河”,而是在共同“推车”:一个从微观的资源配置层面,一个从宏观的调控治理层面,一起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辆大车前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道世界性经济学难题,也是考察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党的二十大,把“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正式写入党章,进一步宣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能否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演化的产物。在市场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市场、政府不是在来回“拔河”,而是在共同“推车”:一个从微观的资源配置层面,一个从宏观的调控治理层面,一起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辆大车前行。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市场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从被赋予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到被确定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市场机制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要。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因此,必须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等方面下功夫。

  有效市场离不开有为政府。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必须进一步准确地进行自身职能定位,解决干预过多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实行宏观调控和弥补市场失灵。要强化法治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维护好市场秩序;创新市场体制机制,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应该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权衡,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争论贯穿百年、经久不息。完全依靠政府力量,会损失资源配置效率,丧失经济活力,出现政府失灵;完全依靠市场力量,会催生过度垄断,排斥公共利益,引发两极分化,出现市场失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应同时警惕、及时消除“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影响,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又要让政府勇担责任、干好自己该干的事。

  政府和市场的有效互动,是任何一个健康经济体制的必备条件。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着眼于从体制机制上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构建起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做到各就其位、相得益彰,“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才会更加有力。(作者为九三学社中央促进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陈利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市场有效 政府有为 企业有成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大市场”变“强市场”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