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而讲道理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为此,要树立“大思政”思维,使思政课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创新形式,要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丰富“大师资”,充分利用各类社会力量和资源。
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要让学生理解和把握“稳”与“进”的辩证关系,“稳”是主调,是大局,“进”是方向,是目标,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另一方面,讲好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课,要充分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厘清高质量发展的生成机理与实践逻辑,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推动高质量发展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三人跟随“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在湖北省部分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师生三人直观感受了湖北经济社会的郁郁生机,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
思政教学既在课堂中又在课堂外,既要在校园课堂上讲好理论知识,又要在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开展好实践活动。在本次调研中,我们走进产业园区,从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到卫浴产业园,再到绿松石电商基地,了解了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上的不断创新带来的是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能的提升。在绿松石电商直播间,我们观察着不断攀升的交易额和连续打印的快递单号,充分感受到数字经济赋能地方发展;在宝丰镇龙井生态园的龙井茶馆、阳光大棚、农产品交易中心,文化、旅游、农业融合的发展模式为当地农民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也让我们对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有了全新认识。
鲜活的案例是最具说服力的证明。可以说,用身边的实例开展思政教学,尤其是带领学生直观感受发生在荆楚大地上的奋斗故事,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透彻地领悟思政课中蕴含的道理。
思政教学,既要启发学生“思”,又要带着学生“行”,在丰富的实践教学中实现“思”与“行”的统一。我们走进神农架林区,参观林区博物馆,在大量的动植物标本面前驻足观摩,为这座生态宝库所折服。通过讲解员介绍,我们了解到天燕景区是神农架林区里生物物种最多样的景区,有2000多种维管束植物、400多种脊椎动物。丰富自然资源的背后是神农架林区几代护林人的坚守,他们不畏艰苦的环境,挖掘出这些无价的“生态金”,让我们领悟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意义。
在近六天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师生三人交流讨论、教学相长,共同完成了这样一堂“点线面”相结合的思政课。我们以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知识为逻辑起点,在调研走访中梳理出思考脉络,最终形成对高质量发展更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而讲道理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为此,要树立“大思政”思维,使思政课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创新形式,要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丰富“大师资”,充分利用各类社会力量和资源。如此,才能做到善用社会大课堂,用心上好思政课。(作者: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可心、徐清扬、刘建江)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一堂极具内蒙古特色的高质量“大思政课”
探寻“大思政课”的全新打开方式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