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规范新就业形态,保障劳动者权益“一个都不能少”

2022年05月05日 14: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期,围绕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的痛点、难点,各地纷纷通过吸纳进入工会、提供就业服务等举措予以关心帮助。一时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热词。

创意图片 中国经济网许子杰制作

  新就业形态需要强化保障

  新就业形态之“新”,最主要的是由于其呈现出五化新趋势:劳动关系灵活化、工作内容多样化、工作方式弹性化、工作安排去组织化、创业机会互联网化。这些变化,对广大劳动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也考验着政府部门的应变能力。【详细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存在用工关系复杂、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就业岗位多而不稳。其优势在于自由、灵活,劣势则是过于自由、过于灵活,很多情形下难以完全确立稳定的劳动关系,需要着力加以规范、强化保障。【详细

  以典型案例促进劳动者权益维护

  近日,一条有关骑手送餐意外致残,获赔109万元的消息引人关注。 为了创造一个机会平等、工作安全、就业保障的工作环境,在法律层面上要不断完善新业态劳动相关的法律法规,解决新业态从业人员工伤保障问题,从源头上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障权益,解决就业人员职业风险缺乏保障的问题。【详细

  有时候,一个案例胜过一叠文件。以典型案例推广法律援助经验和办案经验,对法援律师、劳动者以及司法机关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期待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的案件能够被公众了解、熟知,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相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新就业形态的健康有序发展。【详细

  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安全伞

  劳动条件权中的社会保障权和职业安全保护权是最受关注的权益。应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如将劳动关系认定与社会保险解绑,取消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设定合理的缴费基数和费率等。养老和医疗保障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长期需要考虑的问题,要结合劳动者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方案。【详细

  发展中的问题需要规范,规范才会有利于长远发展。行业主管部门与职能部门应通力协作、多办实事,围绕劳动者的呼声和诉求扩大工作的覆盖面,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得到更好保障,给他们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同时也为稳就业作出更多贡献。【详细

  (以上综合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人民网、北京日报)

  V视角:

  @雨天峟故事KING: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多事之东:外卖骑手也应该有晋升的机会。

  @肉了了了了:不要让骑手困在算法里。

  @哭泣的大饼爱墨墨:为每一双勤劳的双手点赞。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新就业形态在“稳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仍难言规范和完善。新问题是在实践中发现的,也必须通过实践来寻找答案。例如,对于“骑手送餐致残获赔百万”这样的典型案例,我们要及时总结推广,为行业治理提供可资借鉴的新办法、新路径。目标很明确,无论是新就业形态还是传统就业形态,保障劳动者权益,“一个都不能少”。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规范新就业形态,保障劳动者权益“一个都不能少”

2022-05-05 14: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期,围绕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的痛点、难点,各地纷纷通过吸纳进入工会、提供就业服务等举措予以关心帮助。一时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热词。

创意图片 中国经济网许子杰制作

  新就业形态需要强化保障

  新就业形态之“新”,最主要的是由于其呈现出五化新趋势:劳动关系灵活化、工作内容多样化、工作方式弹性化、工作安排去组织化、创业机会互联网化。这些变化,对广大劳动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也考验着政府部门的应变能力。【详细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存在用工关系复杂、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就业岗位多而不稳。其优势在于自由、灵活,劣势则是过于自由、过于灵活,很多情形下难以完全确立稳定的劳动关系,需要着力加以规范、强化保障。【详细

  以典型案例促进劳动者权益维护

  近日,一条有关骑手送餐意外致残,获赔109万元的消息引人关注。 为了创造一个机会平等、工作安全、就业保障的工作环境,在法律层面上要不断完善新业态劳动相关的法律法规,解决新业态从业人员工伤保障问题,从源头上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障权益,解决就业人员职业风险缺乏保障的问题。【详细

  有时候,一个案例胜过一叠文件。以典型案例推广法律援助经验和办案经验,对法援律师、劳动者以及司法机关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期待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的案件能够被公众了解、熟知,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相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新就业形态的健康有序发展。【详细

  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安全伞

  劳动条件权中的社会保障权和职业安全保护权是最受关注的权益。应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如将劳动关系认定与社会保险解绑,取消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设定合理的缴费基数和费率等。养老和医疗保障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长期需要考虑的问题,要结合劳动者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方案。【详细

  发展中的问题需要规范,规范才会有利于长远发展。行业主管部门与职能部门应通力协作、多办实事,围绕劳动者的呼声和诉求扩大工作的覆盖面,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得到更好保障,给他们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同时也为稳就业作出更多贡献。【详细

  (以上综合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人民网、北京日报)

  V视角:

  @雨天峟故事KING: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多事之东:外卖骑手也应该有晋升的机会。

  @肉了了了了:不要让骑手困在算法里。

  @哭泣的大饼爱墨墨:为每一双勤劳的双手点赞。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新就业形态在“稳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仍难言规范和完善。新问题是在实践中发现的,也必须通过实践来寻找答案。例如,对于“骑手送餐致残获赔百万”这样的典型案例,我们要及时总结推广,为行业治理提供可资借鉴的新办法、新路径。目标很明确,无论是新就业形态还是传统就业形态,保障劳动者权益,“一个都不能少”。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