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安全伞

2022年05月05日 07:2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期,围绕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的痛点、难点,各地纷纷通过吸纳进入工会、提供就业服务等举措予以关心帮助。一时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热词。

  一方面,新就业形态是对传统就业形态的有效补充和延展,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是件大事。但传统领域、传统形态的潜力有限,行业转型、机器换人等因素更令就业矛盾凸显。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兴起,人们的择业理念和就业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形态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据统计,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约为2亿人,有些外卖平台的骑手数超过百万,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方便了社会生活,创造了价值。

  另一方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存在用工关系复杂、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就业岗位多而不稳。其优势在于自由、灵活,劣势则是过于自由、过于灵活,很多情形下难以完全确立稳定的劳动关系,需要着力加以规范、强化保障。

  尤其是相较于习惯“任我行”的平台,处于弱势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缺乏话语权,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劳务派遣等条款约束,相应的合法权益容易被侵害。比如,有的平台很少考虑恶劣天气、城市拥堵、职业伤害等因素,把员工的拼搏奋斗异化为“舍命狂奔”,送外卖、送快递人员为抢时间而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频发。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当而且可以有所作为。可在不干预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督促企业制定或修订平台进入退出、订单分配、计件单价、抽成比例、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比如,陕西近期出台了首部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政策文件,提出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要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适当放宽定额标准。

  发展中的问题需要规范,规范才会有利于长远发展。行业主管部门与职能部门还应通力协作、多办实事,围绕劳动者的呼声和诉求扩大工作的覆盖面,解决这一群体的停车、充电、饮水、如厕等难题。相信种种举措能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得到更好保障,给他们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同时也为稳就业作出更多贡献。(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开新)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安全伞

2022-05-05 07:2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期,围绕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的痛点、难点,各地纷纷通过吸纳进入工会、提供就业服务等举措予以关心帮助。一时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热词。

  一方面,新就业形态是对传统就业形态的有效补充和延展,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是件大事。但传统领域、传统形态的潜力有限,行业转型、机器换人等因素更令就业矛盾凸显。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兴起,人们的择业理念和就业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形态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据统计,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约为2亿人,有些外卖平台的骑手数超过百万,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方便了社会生活,创造了价值。

  另一方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存在用工关系复杂、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就业岗位多而不稳。其优势在于自由、灵活,劣势则是过于自由、过于灵活,很多情形下难以完全确立稳定的劳动关系,需要着力加以规范、强化保障。

  尤其是相较于习惯“任我行”的平台,处于弱势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缺乏话语权,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劳务派遣等条款约束,相应的合法权益容易被侵害。比如,有的平台很少考虑恶劣天气、城市拥堵、职业伤害等因素,把员工的拼搏奋斗异化为“舍命狂奔”,送外卖、送快递人员为抢时间而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频发。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当而且可以有所作为。可在不干预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督促企业制定或修订平台进入退出、订单分配、计件单价、抽成比例、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比如,陕西近期出台了首部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政策文件,提出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要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适当放宽定额标准。

  发展中的问题需要规范,规范才会有利于长远发展。行业主管部门与职能部门还应通力协作、多办实事,围绕劳动者的呼声和诉求扩大工作的覆盖面,解决这一群体的停车、充电、饮水、如厕等难题。相信种种举措能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得到更好保障,给他们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同时也为稳就业作出更多贡献。(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开新)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