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警惕“赚钱”App营销成传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2022年04月29日 1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躺着刷刷手机就能赚钱啦”,“健康走路,轻松赚钱”,“执行小任务,赚取收入”……近年来,各类“赚钱”App层出不穷,吸引大量网民下载,其中又以“拉人头”赚赏金或者推广分红的模式最为流行。

创意图片 中国经济网许子杰制作

  App营销不能超越法律底线

  App搞营销没问题,可前提是不能越法律雷池、踩法律红线。【详细

  目前,大部分“赚钱”App采用“拉人头”营销时,虽然存在不少“套路”,甚至有误导、欺骗用户等情况,但应该还没有达到“传销”的程度和标准。有关部门应该对此提高警惕,防止类似营销套路进一步异化。【详细

  “赚钱”App并非赚钱的好工具

  “赚钱”App并非赚钱的好工具,用户一旦使用不慎还有可能被“反向赚钱”。一方面,既然拉人头式的营销是固定套路,且邀请好友越多就意味着收益越高,那就很有可能异化为传销这一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在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的背景下,部分“赚钱”App打起了歪心思——过度索取个人信息并用于商业用途。敏感隐私被泄露、各式营销电话轰炸不断,用户原本的平静生活面临多重安全隐患。【详细

  相比传统的线下传销,披着“互联网”外衣的线上传销,利用了网络信息不对称、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往往隐蔽性更强、涉及人数更多、涉及金额更大,其危害性也更大。而且,一些App在进行网络“传销”时,往往打着互联网创新的旗号,民众容易被其迷惑,有的上当了还没有发现。【详细

  谨防“赚钱”App营销滑向传销

  对于此类给用户挖坑的“赚钱”App,用户应该多些警惕性,不能被“躺赚”噱头迷了眼;监管层面应该提高监管敏感性,对App“拉人头”式不正当营销手段依法进行规制;那些应用商店也应该尽到审核把关责任,不能让这些踩着传销的边搞营销的App大行其道。说到底,App营销路千万条,但没有一条该通往传销。【详细

  政府部门应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尤需对近来备受关注的营销与传销之争进行清晰界定,给平台以明确的指引。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也应主动担当作为,及时建立健全管理和技术规范,尽早对各类问题App做暂停服务、下架等处置,切实维护健康网络生态。【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

  V视角:

  @潜水的小严同志:我记得之前有个类似的App被告了,因为它明确写着做完任务可以提现却提不了。

  @落叶织秋:这种App,你说骗吧,它的确能让你提现,你说不骗吧,它提现有很多规则。

  @肉面飞龙唐郎:我从来不相信这些,要是真的这么容易赚钱,那这些平台不早就破产了?

  @渴望世界的知识:终于有人说了,我之前用过一个App,后来发现根本赚不了几块钱,而且还浪费我的精力,果断删除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我们应当注意到,认知水平有限、闲暇时间多、贪图小便宜的人群往往容易成为“赚钱”类App“拉人头”的对象。为了获得更高收益,这些用户需要发展“下线”、拉更多人“入伙”,这就不仅仅是普通的营销“套路”了。警惕“赚钱App”营销异化为传销,各方需尽快形成合力。当然,还要提醒广大用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躺着”“玩着”都不能赚钱。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警惕“赚钱”App营销成传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2022-04-29 1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躺着刷刷手机就能赚钱啦”,“健康走路,轻松赚钱”,“执行小任务,赚取收入”……近年来,各类“赚钱”App层出不穷,吸引大量网民下载,其中又以“拉人头”赚赏金或者推广分红的模式最为流行。

创意图片 中国经济网许子杰制作

  App营销不能超越法律底线

  App搞营销没问题,可前提是不能越法律雷池、踩法律红线。【详细

  目前,大部分“赚钱”App采用“拉人头”营销时,虽然存在不少“套路”,甚至有误导、欺骗用户等情况,但应该还没有达到“传销”的程度和标准。有关部门应该对此提高警惕,防止类似营销套路进一步异化。【详细

  “赚钱”App并非赚钱的好工具

  “赚钱”App并非赚钱的好工具,用户一旦使用不慎还有可能被“反向赚钱”。一方面,既然拉人头式的营销是固定套路,且邀请好友越多就意味着收益越高,那就很有可能异化为传销这一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在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的背景下,部分“赚钱”App打起了歪心思——过度索取个人信息并用于商业用途。敏感隐私被泄露、各式营销电话轰炸不断,用户原本的平静生活面临多重安全隐患。【详细

  相比传统的线下传销,披着“互联网”外衣的线上传销,利用了网络信息不对称、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往往隐蔽性更强、涉及人数更多、涉及金额更大,其危害性也更大。而且,一些App在进行网络“传销”时,往往打着互联网创新的旗号,民众容易被其迷惑,有的上当了还没有发现。【详细

  谨防“赚钱”App营销滑向传销

  对于此类给用户挖坑的“赚钱”App,用户应该多些警惕性,不能被“躺赚”噱头迷了眼;监管层面应该提高监管敏感性,对App“拉人头”式不正当营销手段依法进行规制;那些应用商店也应该尽到审核把关责任,不能让这些踩着传销的边搞营销的App大行其道。说到底,App营销路千万条,但没有一条该通往传销。【详细

  政府部门应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尤需对近来备受关注的营销与传销之争进行清晰界定,给平台以明确的指引。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也应主动担当作为,及时建立健全管理和技术规范,尽早对各类问题App做暂停服务、下架等处置,切实维护健康网络生态。【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

  V视角:

  @潜水的小严同志:我记得之前有个类似的App被告了,因为它明确写着做完任务可以提现却提不了。

  @落叶织秋:这种App,你说骗吧,它的确能让你提现,你说不骗吧,它提现有很多规则。

  @肉面飞龙唐郎:我从来不相信这些,要是真的这么容易赚钱,那这些平台不早就破产了?

  @渴望世界的知识:终于有人说了,我之前用过一个App,后来发现根本赚不了几块钱,而且还浪费我的精力,果断删除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我们应当注意到,认知水平有限、闲暇时间多、贪图小便宜的人群往往容易成为“赚钱”类App“拉人头”的对象。为了获得更高收益,这些用户需要发展“下线”、拉更多人“入伙”,这就不仅仅是普通的营销“套路”了。警惕“赚钱App”营销异化为传销,各方需尽快形成合力。当然,还要提醒广大用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躺着”“玩着”都不能赚钱。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