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近日“土坑酸菜”被曝光引发舆论热议,就在各大涉事厂商焦头烂额之际,成立25年、此前一直籍籍无名的方便面品牌白象却火出了圈,被买断了货,其网店还呼吁消费者理性购物,“吃多少买多少”。据某第三方直播数据统计平台披露,近一周,白象官方抖音号新增粉丝近30万,直播销售额达770多万元,而在过去3个月,白象官方抖音号销售额也仅为1300万元。
“野性消费”的场景再次映入公众眼帘。从“鸿星尔克”“上海蜂花” 曾掀起的购买狂潮,再到眼下的白象方便面,不难发现其中的共同点:一则,企业先前境况并不太好。鸿星尔克一度被传出巨亏,濒临倒闭,蜂花则常年被置于超市货架不起眼处,而白象的市场份额只占方便面品牌7%;二则,长期坚持质量至上,曾经的风光给消费者留下过美好印象;三则,都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打动消费者。鸿星尔克在河南暴雨时豪捐5000万元,白象在汶川地震、新冠疫情、河南水灾中都曾慷慨解囊,捐款捐物。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这是“野性消费”中朴素的底层逻辑。这些处于经营困境中的企业,勇于社会担当,大力慷慨解囊,消费者则用购买行动,帮助其发展成长。这不但符合公众的价值判断标准,而且也是理性判断下做出的消费选择。
特别是白象方便面,曾被抽检60多次,结果均为合格,其投资公司及分公司等涉及近300次抽检,结果均为合格。“食品安全大于天”,消费者对白象的追捧,是基于产品质量至上理念的消费。
当然,企业从一时热度到长久不衰,并非易事。鸿星尔克的“翻红”仅维持了两三个月后,线下就变得门庭冷清,线上粉丝数量也急剧下滑。这无疑在提醒,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大潮下,被消费者以突击式“野性消费”击中的相关企业,应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实现产品优化升级,将短期流量变成企业长期增长点。这是企业该有的觉悟,也是消费者的期待。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