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财商也是宝 但校园摆摊不宜提倡

2022年03月15日 08:20   来源:钱江晚报   

  孩子们现在越来越有经济头脑了——前有教题目“致富”的六年级小学生,现在又有热爱“创业”的初中生。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报道诸暨市城东初级中学初一男生乐乐,同学们送他外号“商业奇才”。继上学期的泡菜、零食生意关门后,乐乐同学这个学期灵机一动,“再创业”卖起了小乌龟。

  有“财商”固然是好事,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把朝夕相伴的同学当成生意客户,在校园里做小买卖是否合适?会不会影响到自己和同学的日常学习生活?

  我们该如何看待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何引导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对此,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评论员们有话要说。

  校园是学习场所

  学生“流动摆摊”不宜提倡

  本报评论员陈江:别看乐乐小朋友年纪不大,必须说,他是会做生意的。从卖小零食、玩具、泡菜、水果干到卖小乌龟,不管供货的,还是要货的,不管家长老师知不知情,乐乐在中间提供了服务,买进卖出,赚点差价,就当是跑腿费了,生意处于简单初始状态,很正常。

  这类似于一种代购带货行为。当然,这与帮同学代做作业,然后收费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这篇报道的记者和乐乐学校的陈老师,都用了一个非常有才华的比喻,说乐乐的行为相当于“流动摊贩”,这就意味着这不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只不过这个行为在笔者看来,发生在校园就有些不合适。

  校园是学习场所,学生到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和文化,什么场合就该做什么事情。中小学生在学校里做生意,势必会影响学生本职任务——学习。尽管不全是坏事,但还是不能提倡。而且在校园里做生意,同学之间涉及金钱话题,多少有些敏感。所以班主任老师化身“城管”,笔者觉得此举很合适,很有智慧。

  校园里的“流动摊贩”,它首先是危害校园风貌的,就应该及时制止,以此保护好中小学校园纯洁的学习环境。

  孩子的小买卖

  其实是一种童趣

  本报评论员项向荣:对于校园小买卖,一般的看法都是: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学习,学做生意会让他们分散精力,甚至会产生价值观的偏离,所以不应该把“生意”做进校园。

  但如今多元化的氛围必然影响到孩子对“做生意”的理解并跃跃欲试。在笔者看来,他们的尝试其实是众多童趣中的一种,和打球、打闹等等并无本质区别,并且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身处商业社会,如果孩子从小学理财,不仅锻炼了生活能力,也参与了社会实践,未尝不是件好事。学习的目的本来就是学习将来怎么样生存,怎么样生活得更好。很多优秀的学生,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生存能力。

  现在不是说要多进行一些素质教育吗?其实财商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现代社会离不开买卖交易,只要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孩子能控制好所耗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接触简单的“低入高出”商业运作也未尝不可。

  孩子生财有道,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让他们从中体会父母赚钱的艰辛。

  教育没有捷径

  优秀需要时间打磨

  本报评论员高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摆个义卖的地摊,孩子就有财商了?赚到一点儿零花钱,就有经商的潜质了?这多少有点理想化了。这就和孩子去参加一次农场劳动,就指望孩子学会吃苦耐劳一样,都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了。

  良好的个人品质、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优秀技能的养成需要不停地锻炼实践和重复,才能打磨成器。学钢琴要练到十级没有五六年工夫下不来,这还算快的;学书法也许两三年也只是入门,我们所熟知的那些特长、技能,比如唱歌、跳舞、乐器等等,有哪项不是时间精力花下去,才最终小有所成的。哪怕是一项简单的技能都需要时间来打磨,何况是能伴随终身、深刻影响个人成长轨迹,比单一技能更珍贵的个人品质呢?

  有限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无法解决吃饱吃好的问题,我们不能寄予过高的期望,更不能过度拔高,将其视为一种捷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开展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社会实践活动只是帮孩子和家长打开一扇门,进了门以后路该怎么走还得看孩子自己。教育还是需要在细水长流中慢慢积累的,要有耐心恒心,不要指望一招鲜就能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中小学生的财商也是宝 但校园摆摊不宜提倡

2022-03-15 08:20 来源:钱江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