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发展理念长久涵养壮美山川

2021年10月22日 06:5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祁连山治理“由乱到治,大见成效”,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一笔浓墨重彩,更是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让新发展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的一个生动样本。焦黑矿洞覆土回填成为青翠山峦,退耕还林休养生息引来野禽复归,顺势发展“风光产业”打造价值高地,生态移民安居乐业标注“幸福祁连”……在对祁连山生态治理的调研中,我们看到了新发展理念带来的一场发展变革,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也真切感悟到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规律和“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道理。

  新发展理念,源于对粗放增长的反思,也是对发展模式的提升、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其中,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是一个谁也无法抗拒的规律。无论是西方工业革命时期发生的重大环境公害事件,还是我国过去那种传统增长模式带来的种种教训,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粗放发展中得到的成果,代价巨大且不可持续;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引领行动,才能长久涵养壮美山川。

  以祁连山治理之道为例,“史上最严”问责风暴的雷霆一掌,也给河西走廊各市县乃至整个甘肃带来了一场发展的革命。其间,既需要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更新发展价值取向,立下“壮士断腕”的决心,更需要运用治理智慧,解决矛盾、化解顽症、共享共赢。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协调利益关系、推动机制创新,优化法治环境、加强执法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谋夯实基础、利于长远的善事,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甘肃省在祁连山由乱到治的蝶变中取得的实践经验,也为其他地区的类似突出问题整治提供了借鉴和参照。

  祁连为证,绿水青山、冰山雪山也是金山银山,戈壁荒滩也能成为金滩银滩。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关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有科学理论指引在前,大力践行,何患不成?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不仅推动了自然资本大量增值,更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今天的中国大地上,从黄河流域到长江经济带,从“中华水塔”三江源到“生态屏障”秦岭、祁连山,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更富的景象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立足新发展阶段,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还将创造更多的发展奇迹,书写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新篇章!(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新发展理念长久涵养壮美山川

2021-10-22 06:5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祁连山治理“由乱到治,大见成效”,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一笔浓墨重彩,更是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让新发展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的一个生动样本。焦黑矿洞覆土回填成为青翠山峦,退耕还林休养生息引来野禽复归,顺势发展“风光产业”打造价值高地,生态移民安居乐业标注“幸福祁连”……在对祁连山生态治理的调研中,我们看到了新发展理念带来的一场发展变革,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也真切感悟到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规律和“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道理。

  新发展理念,源于对粗放增长的反思,也是对发展模式的提升、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其中,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是一个谁也无法抗拒的规律。无论是西方工业革命时期发生的重大环境公害事件,还是我国过去那种传统增长模式带来的种种教训,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粗放发展中得到的成果,代价巨大且不可持续;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引领行动,才能长久涵养壮美山川。

  以祁连山治理之道为例,“史上最严”问责风暴的雷霆一掌,也给河西走廊各市县乃至整个甘肃带来了一场发展的革命。其间,既需要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更新发展价值取向,立下“壮士断腕”的决心,更需要运用治理智慧,解决矛盾、化解顽症、共享共赢。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协调利益关系、推动机制创新,优化法治环境、加强执法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谋夯实基础、利于长远的善事,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甘肃省在祁连山由乱到治的蝶变中取得的实践经验,也为其他地区的类似突出问题整治提供了借鉴和参照。

  祁连为证,绿水青山、冰山雪山也是金山银山,戈壁荒滩也能成为金滩银滩。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关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有科学理论指引在前,大力践行,何患不成?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不仅推动了自然资本大量增值,更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今天的中国大地上,从黄河流域到长江经济带,从“中华水塔”三江源到“生态屏障”秦岭、祁连山,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更富的景象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立足新发展阶段,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还将创造更多的发展奇迹,书写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新篇章!(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