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盲目追星不如提升自己

2021年08月19日 12:38   来源:东方网   刘纯银

  告别饭圈近两年,王梦琪还是没能填补上偶像在她生活中留下的窟窿。她曾疯狂追星一年多,开销高达6位数。追星的那段时间,她收到数以千计的快递,里面装着“爱豆”的各种周边、代言产品。未拆封的快递盒在她的宿舍里筑起了高高的“围墙”。后来,曾花重金购买的“战利品”,在她一次次搬家中被丢入垃圾桶。而直到现在,王梦琪还未完全填平网贷的“坑”。(8月18日《中国青年报》)

  按理说,年轻人追星也是获取前进力量的一种方式,本无可厚非。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宋文新在谈到“饭圈文化”和未成年人“偶像观”的养成时所指出:良好的偶像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理性地崇拜偶像,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但令人担忧的是,当前有不少年轻人却存在盲目追星,甚至像王梦琪那样,不惜通过借贷等方式、毫无节制地买买买,来实现自己追星目的,结果因入不敷出而陷入困境,更脱离追星本来应有的积极意义了。

  盲目借贷追星的后果,不仅让王梦琪认识到有点后悔,而且一方面也是在提醒更多同龄人追星要理智:与其不择手段沉迷追星,不如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或者用追星的时间和精力去珍惜或陪伴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毕竟所谓的明星,离我们的生活还是很遥远。

  另一方面,作为家长对自己孩子追星行为,不能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要积极引导,尤其要让孩子懂得,偶像或明星能有今天万众瞩目的光环或荣誉,仍然是靠努力、奋斗和长期坚持付出取得的,而不是镁光灯下的不劳而获。我们追星更要学习偶像或明星身上敢于奋斗的拼搏精神、崇尚科学的创新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博爱之心、锲而不舍地上进之心、面对大是大非的坚定立场……把偶像或明星努力向上的精神品质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和学习的榜样,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另外,作为学校,可以通过“向演艺明星追什么”“我们应该追怎样的星”等为主题开展“追星”系列大讨论,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追星观。同时,应扎实开展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引导青少年以科学家、爱国志士为偶像,这就需要让这些“星”变得更加容易“接近”、更加丰富、更加立体。

  总之,追星也一种情感寄托,并非一无是处。相信:只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并综合运用意识形态和情感化路径加以规制和引导,一定能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追星更加理性和从容。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盲目追星不如提升自己

2021-08-19 12:38 来源:东方网 刘纯银

  告别饭圈近两年,王梦琪还是没能填补上偶像在她生活中留下的窟窿。她曾疯狂追星一年多,开销高达6位数。追星的那段时间,她收到数以千计的快递,里面装着“爱豆”的各种周边、代言产品。未拆封的快递盒在她的宿舍里筑起了高高的“围墙”。后来,曾花重金购买的“战利品”,在她一次次搬家中被丢入垃圾桶。而直到现在,王梦琪还未完全填平网贷的“坑”。(8月18日《中国青年报》)

  按理说,年轻人追星也是获取前进力量的一种方式,本无可厚非。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宋文新在谈到“饭圈文化”和未成年人“偶像观”的养成时所指出:良好的偶像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理性地崇拜偶像,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但令人担忧的是,当前有不少年轻人却存在盲目追星,甚至像王梦琪那样,不惜通过借贷等方式、毫无节制地买买买,来实现自己追星目的,结果因入不敷出而陷入困境,更脱离追星本来应有的积极意义了。

  盲目借贷追星的后果,不仅让王梦琪认识到有点后悔,而且一方面也是在提醒更多同龄人追星要理智:与其不择手段沉迷追星,不如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或者用追星的时间和精力去珍惜或陪伴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毕竟所谓的明星,离我们的生活还是很遥远。

  另一方面,作为家长对自己孩子追星行为,不能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要积极引导,尤其要让孩子懂得,偶像或明星能有今天万众瞩目的光环或荣誉,仍然是靠努力、奋斗和长期坚持付出取得的,而不是镁光灯下的不劳而获。我们追星更要学习偶像或明星身上敢于奋斗的拼搏精神、崇尚科学的创新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博爱之心、锲而不舍地上进之心、面对大是大非的坚定立场……把偶像或明星努力向上的精神品质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和学习的榜样,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另外,作为学校,可以通过“向演艺明星追什么”“我们应该追怎样的星”等为主题开展“追星”系列大讨论,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追星观。同时,应扎实开展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引导青少年以科学家、爱国志士为偶像,这就需要让这些“星”变得更加容易“接近”、更加丰富、更加立体。

  总之,追星也一种情感寄托,并非一无是处。相信:只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并综合运用意识形态和情感化路径加以规制和引导,一定能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追星更加理性和从容。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