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正视主播低龄化问题刻不容缓

2021年07月22日 07:47   来源:南方日报   张东锋

  中央网信办日前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7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并要求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诱导未成年人打赏等行为。

  网络直播方兴未艾,其中部分主播低龄化现象,成为愈发引起社会关注的新问题。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2019年发布的《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政策研究报告》显示,4.25亿网络直播用户中,青少年观看直播的比例达到45.2%。近年来,3岁女童被喂成70斤当吃播赚钱,“小马云”被机构以帮扶为名签约服务直播带货,还有不少孩子成为搞笑段子、危险炫技、打色情擦边球的视频主角……一时间,许多未成年人被家长或机构推到镜头前,或是“卖萌”,或是“卖怪”,或是“卖惨”,上演各种乱象,成为流量经济时代名副其实的“摇钱树”“工具人”。

  未成年人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主播低龄化的多方面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刻意模仿编造成年世界的搞笑段子,很可能影响他们的是非观念;过早地沦为商业“工具人”,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何况,前文提到的种种未成年人主播乱象,本身就游走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广告法、劳动法等相关法规边缘。事实上,近年来,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儿童保护相关机构,再到公共媒体,围绕限制未成年人当主播的呼声一直不断。中央网信部门出台意见要求,明确未成年人出镜直播年龄界限,无疑是及时必要之举。

  同时,也要看到问题的复杂性。如,最直接的,相当比例的低龄化主播,其背后的推手是那些急功近利、唯利是图、毫不顾忌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又如,客观上,随着互联网普及,以“00后”为主体的青少年原本就是“网络原住民”,再加上电子产品广泛使用、数字化教育手段不断推广,几乎不可能完全屏蔽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无处不在的网络世界互动。就此而论,主播低龄化只不过是问题的冰山一角。除了设定年龄红线外,依然需要包括家长、学校在内的各方加强对未成年人触网、用网的教育引导;需要家长正视问题危害,既在正确使用互联网方面以身作则,又在保护孩子远离互联网弊害方面尽责。

  对监管部门来说,既然明确了红线,就要加大监督落实力度,强化平台责任,不断规范未成年人的网络空间,压缩网络乱象的生存空间。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啃小族”要回到法治轨道    2021年01月2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正视主播低龄化问题刻不容缓

    2021-07-22 07:47 来源:南方日报 张东锋

      中央网信办日前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7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并要求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诱导未成年人打赏等行为。

      网络直播方兴未艾,其中部分主播低龄化现象,成为愈发引起社会关注的新问题。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2019年发布的《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政策研究报告》显示,4.25亿网络直播用户中,青少年观看直播的比例达到45.2%。近年来,3岁女童被喂成70斤当吃播赚钱,“小马云”被机构以帮扶为名签约服务直播带货,还有不少孩子成为搞笑段子、危险炫技、打色情擦边球的视频主角……一时间,许多未成年人被家长或机构推到镜头前,或是“卖萌”,或是“卖怪”,或是“卖惨”,上演各种乱象,成为流量经济时代名副其实的“摇钱树”“工具人”。

      未成年人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主播低龄化的多方面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刻意模仿编造成年世界的搞笑段子,很可能影响他们的是非观念;过早地沦为商业“工具人”,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何况,前文提到的种种未成年人主播乱象,本身就游走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广告法、劳动法等相关法规边缘。事实上,近年来,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儿童保护相关机构,再到公共媒体,围绕限制未成年人当主播的呼声一直不断。中央网信部门出台意见要求,明确未成年人出镜直播年龄界限,无疑是及时必要之举。

      同时,也要看到问题的复杂性。如,最直接的,相当比例的低龄化主播,其背后的推手是那些急功近利、唯利是图、毫不顾忌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又如,客观上,随着互联网普及,以“00后”为主体的青少年原本就是“网络原住民”,再加上电子产品广泛使用、数字化教育手段不断推广,几乎不可能完全屏蔽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无处不在的网络世界互动。就此而论,主播低龄化只不过是问题的冰山一角。除了设定年龄红线外,依然需要包括家长、学校在内的各方加强对未成年人触网、用网的教育引导;需要家长正视问题危害,既在正确使用互联网方面以身作则,又在保护孩子远离互联网弊害方面尽责。

      对监管部门来说,既然明确了红线,就要加大监督落实力度,强化平台责任,不断规范未成年人的网络空间,压缩网络乱象的生存空间。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