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一元钱”事关消费者权益 就该锱铢必较

2021年08月13日 1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8月10日,永辉超市发致歉声明,称高度重视“永辉生活小程序收取1元包装费”的问题,表示诚挚歉意。对监管部门处的罚决定,永辉超市表示诚恳接受并立即整改。问题发生后,公司业务及技术部门已紧急优化商品包装服务及收费规则。此前的报道称,永辉生活小程序事先未征得消费者同意,对每笔订单收取1元包装费,共201480单,被没收和罚款3.2万余元。 

  出钱购买塑料袋并非不合理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商家明明白白收费,没有任何问题。而永辉云创科技有限公司因在其运营维护的微信小程序“YH永辉生活+”中,未事先征得消费者同意,擅自对每笔订单收取一元包装费,共201480单,取得违法所得8059.2元,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主动出击,对此进行严厉处罚,这不管对于经营者,还是普通老百姓而言,都不失为一堂以案释法的警示教育课。【详细

  按常识而言,超市购物,需要包装袋,出钱购买一个塑料袋是再正常不过的需求,也是很多人习以为常的小事,很少计较价格的高低,以及收费的是否合理等细节。自打“限塑令”出台后,不可降解类的塑料制品要消费者掏腰包买单成了各大商家的“规定动作”,初衷是为了鼓励消费者使用环保袋,循环使用,保护环境。而现实中,塑料袋则成了不少商户的利润来源,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详细

  强制收费有违消费者知情权

  原来,线上下单的“一元包装费”,并未得到消费者的同意,至少未经消费者的口头同意,但面对面征询对方的意见也太现实,故而被认定为非法所得。金额没收还予以处罚,永辉冤吗?好像有点,凭啥线下可以收,而线上却不可以呢?再说那么众多的消费者,好像提出异议的也寥寥无几,何以监管部门要严加查处,并予以处罚呢?

  实际上,线上商户并非永辉一家,对比而言,其他商户并未将每个订单绑定“一元包装费”,唯独永辉设置,这不仅仅是有违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了,而是有涉嫌欺诈消费的嫌疑。天量的“一元”累计起来不会是个小数目,这样的金额不是非法所得是什么?再者说,线上下单已经收取“送递费”,商户包装等应列入相应的费用开销之内,这是起码的契约精神,否则,随意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费用,何时是个头?【详细

  坦率地讲,自2008年的“限塑令”实施以来,该条令规定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超市明码标价收取包装费,已成为一种消费习惯。而永辉超市“偷偷”收取的1元包装费,尽管数目不大,消费者都能承受得起,但这决非区区一元钱的事,而是事关保障消费者权益保障与商家诚信经营的底线问题,更关乎着市场经济秩序的公平正义。【详细

  消费者要敢于较真勇于维权

  所以,强收“一元包装费”,看似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却藏着很多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商家不容小觑。作为消费者,当我们的权益受到损害时,希望大家也都能理直气壮地说“不”。如今,永辉超市接受惩罚,发表了道歉声明,也表示愿意积极整改,我们期待着这件事能有个公众满意的结果。【详细

  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向不合理收费亮剑,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其实就是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不当经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当然,作用一名消费者,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有敢于较真、勇于维权的意识,即便是“一元钱”,也要勇敢地站出来,如此,商家类似不公平隐形消费才会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生存空间。【详细

  微言大义: 

  @爱睡觉的王小瑶:如果不是强制收一元钱包装费,自愿购买还能接受。

  @守望者以后这个一元钱包装费会取消吗?不然处罚也没用啊。

  @一诺倾宇:小区旁边的超市包装都不收费,这超市收一元钱真贵。

  @麻辣抄手:终于有人吐槽了,每次买东西不管多少,App结账时永远默认一元钱的袋子。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收取包装费的初衷是为了鼓励消费者使用环保袋,保护环境,但是超市并未征得消费者同意便擅自收费,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默许商家、平台收取包装费,就是间接鼓励巧立名目收费,那么消费者将陷入被动。因此,消费者积极维权、勇于发声是行使法律赋予权利的表现。即使是“一元钱”,也是正当的合法权益,消费者不该忍气吞声,而要锱铢必较。这也提醒涉事企业,一定要规范经营,维护市场公平。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一元钱”事关消费者权益 就该锱铢必较

2021-08-13 1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8月10日,永辉超市发致歉声明,称高度重视“永辉生活小程序收取1元包装费”的问题,表示诚挚歉意。对监管部门处的罚决定,永辉超市表示诚恳接受并立即整改。问题发生后,公司业务及技术部门已紧急优化商品包装服务及收费规则。此前的报道称,永辉生活小程序事先未征得消费者同意,对每笔订单收取1元包装费,共201480单,被没收和罚款3.2万余元。 

  出钱购买塑料袋并非不合理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商家明明白白收费,没有任何问题。而永辉云创科技有限公司因在其运营维护的微信小程序“YH永辉生活+”中,未事先征得消费者同意,擅自对每笔订单收取一元包装费,共201480单,取得违法所得8059.2元,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主动出击,对此进行严厉处罚,这不管对于经营者,还是普通老百姓而言,都不失为一堂以案释法的警示教育课。【详细

  按常识而言,超市购物,需要包装袋,出钱购买一个塑料袋是再正常不过的需求,也是很多人习以为常的小事,很少计较价格的高低,以及收费的是否合理等细节。自打“限塑令”出台后,不可降解类的塑料制品要消费者掏腰包买单成了各大商家的“规定动作”,初衷是为了鼓励消费者使用环保袋,循环使用,保护环境。而现实中,塑料袋则成了不少商户的利润来源,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详细

  强制收费有违消费者知情权

  原来,线上下单的“一元包装费”,并未得到消费者的同意,至少未经消费者的口头同意,但面对面征询对方的意见也太现实,故而被认定为非法所得。金额没收还予以处罚,永辉冤吗?好像有点,凭啥线下可以收,而线上却不可以呢?再说那么众多的消费者,好像提出异议的也寥寥无几,何以监管部门要严加查处,并予以处罚呢?

  实际上,线上商户并非永辉一家,对比而言,其他商户并未将每个订单绑定“一元包装费”,唯独永辉设置,这不仅仅是有违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了,而是有涉嫌欺诈消费的嫌疑。天量的“一元”累计起来不会是个小数目,这样的金额不是非法所得是什么?再者说,线上下单已经收取“送递费”,商户包装等应列入相应的费用开销之内,这是起码的契约精神,否则,随意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费用,何时是个头?【详细

  坦率地讲,自2008年的“限塑令”实施以来,该条令规定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超市明码标价收取包装费,已成为一种消费习惯。而永辉超市“偷偷”收取的1元包装费,尽管数目不大,消费者都能承受得起,但这决非区区一元钱的事,而是事关保障消费者权益保障与商家诚信经营的底线问题,更关乎着市场经济秩序的公平正义。【详细

  消费者要敢于较真勇于维权

  所以,强收“一元包装费”,看似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却藏着很多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商家不容小觑。作为消费者,当我们的权益受到损害时,希望大家也都能理直气壮地说“不”。如今,永辉超市接受惩罚,发表了道歉声明,也表示愿意积极整改,我们期待着这件事能有个公众满意的结果。【详细

  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向不合理收费亮剑,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其实就是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不当经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当然,作用一名消费者,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有敢于较真、勇于维权的意识,即便是“一元钱”,也要勇敢地站出来,如此,商家类似不公平隐形消费才会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生存空间。【详细

  微言大义: 

  @爱睡觉的王小瑶:如果不是强制收一元钱包装费,自愿购买还能接受。

  @守望者以后这个一元钱包装费会取消吗?不然处罚也没用啊。

  @一诺倾宇:小区旁边的超市包装都不收费,这超市收一元钱真贵。

  @麻辣抄手:终于有人吐槽了,每次买东西不管多少,App结账时永远默认一元钱的袋子。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收取包装费的初衷是为了鼓励消费者使用环保袋,保护环境,但是超市并未征得消费者同意便擅自收费,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默许商家、平台收取包装费,就是间接鼓励巧立名目收费,那么消费者将陷入被动。因此,消费者积极维权、勇于发声是行使法律赋予权利的表现。即使是“一元钱”,也是正当的合法权益,消费者不该忍气吞声,而要锱铢必较。这也提醒涉事企业,一定要规范经营,维护市场公平。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