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给学区房降温,让教育公平更进一步

2021年07月08日 07:54   来源:钱江晚报   高路

  随着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加快学区改革,施行多校划片、分配名额、教师轮岗等措施促进基础教育公平,一些地区学区房已出现降温迹象。

  北京市西城区房管局7月6日通过官方微信号发文重申,严禁炒作学区房,各房地产经纪机构不得以学区房为卖点发布房源、不接受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的委托、不得参与炒作学区房的任何活动。之前,北京市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已经明确表示将实施多校划片的入学政策。

  西城区严禁炒作学区房,对房产中介的经营行为提出了严格要求,这是因为学区房因学区而生,但其畸高的房价,有房产中介的因素在内。学区房往往是地区房价上涨的领头羊,一些房地产中介刻意炒作学区房概念,误导渲染,推波助澜,是学区房一度高烧不退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学区房的存在反过来又放大了教育不公平以及择校焦虑。西城区明令禁止房产中介的炒作行为,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给学区房降温。

  多地实施的小学多校划片也有同样的效果。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一个区域里多所学校共同招生,就读哪个学校随机产生,不确定哪一所,这样一来,炒作学区房也就失去了意义。时间一长,一街之隔房价天差地别的情况也就自然消失了。

  西城区、东城区以及海淀区是北京教育资源最为集中最为丰富的行政区,它们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很强的标杆意义,对其他城市的改革有借鉴意义。

  当然,管住中介和多校划片都只是治标之举,学区房的问题本质上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有了择校的追逐,才有了学区房的疯狂。所以,想让学区房现象不再继续,治本之举是推动教育公平,均衡教育资源。只有不断弥合教育资源差异,缩小同一地区“牛校”与“普校”之间的差距,学区房的概念才会日渐弱化。

  靠一两个措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系统性、全局性地设计解决方案。公民同招是一个强有力的解决办法,从各地实践看,公民同招以后,曾经疯狂的掐尖游戏熄火了,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在生源质量上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中考分配生制度也是一个办法,通过提高分配生的比例,让所谓的“菜中”学生也拥有入读重高的同等比例可能性,无疑大大降低了家长和学生的择校压力以及升学焦虑。

  此外,教师轮岗,师资力量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倾斜,整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推动职校发展,都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举措。多管齐下,为的就是让教育回归它的应有面目,让学区房热成为历史,让教育不再是民生之痛。

  教育公平自然不是简单地将强的弱的放在一起平均一下,搞平均主义。缩小“牛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也不是弱化“牛校”,而是要让普通学校也牛起来。只有这样,教育公平的改革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给学区房降温,让教育公平更进一步

2021-07-08 07:54 来源:钱江晚报 高路

  随着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加快学区改革,施行多校划片、分配名额、教师轮岗等措施促进基础教育公平,一些地区学区房已出现降温迹象。

  北京市西城区房管局7月6日通过官方微信号发文重申,严禁炒作学区房,各房地产经纪机构不得以学区房为卖点发布房源、不接受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的委托、不得参与炒作学区房的任何活动。之前,北京市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已经明确表示将实施多校划片的入学政策。

  西城区严禁炒作学区房,对房产中介的经营行为提出了严格要求,这是因为学区房因学区而生,但其畸高的房价,有房产中介的因素在内。学区房往往是地区房价上涨的领头羊,一些房地产中介刻意炒作学区房概念,误导渲染,推波助澜,是学区房一度高烧不退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学区房的存在反过来又放大了教育不公平以及择校焦虑。西城区明令禁止房产中介的炒作行为,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给学区房降温。

  多地实施的小学多校划片也有同样的效果。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一个区域里多所学校共同招生,就读哪个学校随机产生,不确定哪一所,这样一来,炒作学区房也就失去了意义。时间一长,一街之隔房价天差地别的情况也就自然消失了。

  西城区、东城区以及海淀区是北京教育资源最为集中最为丰富的行政区,它们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很强的标杆意义,对其他城市的改革有借鉴意义。

  当然,管住中介和多校划片都只是治标之举,学区房的问题本质上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有了择校的追逐,才有了学区房的疯狂。所以,想让学区房现象不再继续,治本之举是推动教育公平,均衡教育资源。只有不断弥合教育资源差异,缩小同一地区“牛校”与“普校”之间的差距,学区房的概念才会日渐弱化。

  靠一两个措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系统性、全局性地设计解决方案。公民同招是一个强有力的解决办法,从各地实践看,公民同招以后,曾经疯狂的掐尖游戏熄火了,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在生源质量上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中考分配生制度也是一个办法,通过提高分配生的比例,让所谓的“菜中”学生也拥有入读重高的同等比例可能性,无疑大大降低了家长和学生的择校压力以及升学焦虑。

  此外,教师轮岗,师资力量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倾斜,整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推动职校发展,都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举措。多管齐下,为的就是让教育回归它的应有面目,让学区房热成为历史,让教育不再是民生之痛。

  教育公平自然不是简单地将强的弱的放在一起平均一下,搞平均主义。缩小“牛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也不是弱化“牛校”,而是要让普通学校也牛起来。只有这样,教育公平的改革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