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2021年02月20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全面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助于提高我国科技界的原始创新能力,实现更多“从01”的突破。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全面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助于提高我国科技界的原始创新能力,实现更多“从01”的突破。此外,我们还应围绕世界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瞄准国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高新技术发展重大需求,集聚高端人才科研资源要素,开展更多的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此,我们需要坚持以“基础研究顶天、应用开发立地、创新实践树人”的理念做好以下工作:

  夯实基础学科建设。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从教育抓起,潜心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对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都需要数学等基础学科强有力的支撑。中国要想占领世界科技领先高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必须要加强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基础研究学科专业,尤其要加强数学学科的建设。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冠,是其他科学研究的主要工具。数学实力往往影响着国家实力,几乎所有的重大发现都与数学的发展与进步相关。2019年,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为的就是要切实加强我国的数学科学研究。

  加强应用基础学科研究。针对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国防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关键数学问题,还要组织科研人员集中攻关。要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做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引导者,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建设应用基础学科中心。2020年,科技部印发了《关于支持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设的函》,公布了首批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名单,各个中心围绕地方重点产业发展开展研究。比如,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重点针对大规模集成电路、民用航空等上海优势产业的发展需求开展工作。

  发展交叉学科。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加速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20208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交叉学科正式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加强新兴交叉学科研究,把基础学科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结合起来,有利于突破其他学科的发展瓶颈,填补各门学科之间边缘地带的空白,激发交叉学科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

  培养基础学科人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名言曾吸引着不少学子投身基础学科。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学科逐渐处于弱势地位。目前,迫切需要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可以建设一批基础学科重点基地,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适当增加基础学科招生名额,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研究。目前,一些高校已付诸行动。比如,从2021年起,清华大学启动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招收那些成绩优秀、表现出数学潜质和特长,并且有志终身从事科学研究的全球中学生。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开展基础研究、交叉研究卓有成效的高校和科研单位,首先要加大财政支持,不断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让科学家潜心搞研究。其次要支持企业多渠道参与基础研究,比如通过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更多的企业招聘基础学科专业人才。

  (华北理工大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生、盘古智库助理研究员 余沛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民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聂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别让基础研究一直坐“冷板凳”

     释放基础研究新潜力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如何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2021-02-20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