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基础研究一直坐“冷板凳”

2020年05月13日 08:41   来源:广州日报   许晓芳

  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共同制定了《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下简称《举措》),要求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提升中国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学科交叉融合更加紧密,一些基础科学问题孕育重大突破。全球科技竞争不断向基础研究前移,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强化基础研究战略部署,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已经被更多人及相关部门注意到。

  此次《举措》的制定发布,就对如何激发基础研究中的两大关键要素——“人”和“环境”的活力做出了尝试和努力。

  从对“人”的支持上来说,要让科研人才无须再“耐寂寞”,还需切实把尊重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不同于能够明确看到实用价值的应用研究,很多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之所以投入到这门“缺乏目标”“回报率低”的“无用”研究中,并非因为心态“佛系”,而是因为心中有着纯粹、坚定的“求索”态度,想要探寻科学奥妙的漫漫征途。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凭一腔热爱,并不足以支撑他们在科研道路上前行。要让更多人才“留下来”,就要建立健全符合实验技术人才及其岗位特点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实验技术人才的地位和待遇。此次《举措》要求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实行年薪制和学术休假制度,对科研骨干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予以倾斜,不失为一种在创新领域的“以人为本”实践。

  除此之外,营造有利于基础研究发展的创新环境也同等重要。在外界眼中,数学、物理学等研究领域上做出的探索和发现似乎很难给现实生活带来益处和看得见的便利。因此,对于基础研究的评价,要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反映基础研究特点,实行分类评价、长周期评价,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对自由探索和颠覆性创新活动应该给予更大空间,通过建立免责机制宽容失败,特别是要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唯有如此,才能够让基础研究挣脱功利桎梏,拥有更为自由开放的生长空间。

  风物长宜放眼量。基础研究,能够推动整个世界的发展,是创新的根本。深厚的基础研究,对于促进应用研究的持续进步也有着重要意义。没有最初的“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等基础研究作为支撑,何以有后人对力学、电学等一系列应用科学的突破?在当前,要让我国的基础研究得到长足发展,关键还在于从社会层面认识到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在教育、研究等方面进行基础科学布局,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态稳步前行。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别让基础研究一直坐“冷板凳”

2020-05-13 08:41 来源:广州日报 许晓芳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