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比特币"猎场"里,"信仰"会再次崩塌吗?

2021年01月08日 1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多重“利好”加持下,比特币市场又一轮“牛市”行情引爆并延续至今。从中短期来看,一旦各国货币政策发生转向调整,对比特币等全球加密货币便意味着巨大利空的到来;从长期来看,随着世界各国金融监管的持续加强,以及央行数字货币的蓬勃发展,比特币等众多加密货币的灰色生存空间势必被进一步压缩。

  北京时间1月8日凌晨,比特币价格一度站上4万美元关口,再创历史新高。比特币总市值突破7000亿美元,全球加密货币市场总市值也超过1万亿美元。2020年,比特币价格涨幅超过300%,仅12月份就上涨了近50%。2021年伊始,比特币“疯狂”势头不减,也让市场情绪达到有史以来的巅峰。

  数据显示,2017年12月比特币价格曾飙升至1.9万美元以上,但一年后又暴跌至3000美元左右,让无数人“信仰”崩塌。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全球主要央行为提振经济普遍出台宽松的货币政策,推高了通货膨胀预期,机构投资者对比特币避险需求提升而纷纷入场,再加上比特币完成第三次产量减半导致“稀缺性”增加,以及加密货币在PayPal等一些全球主流平台实现支付应用,多重“利好”加持下,比特币市场又一轮“牛市”行情引爆并延续至今。

  在比特币价格高歌猛进的背后,则是多空双方的惨烈厮杀,以及24小时内动辄数万甚至十几万合约交易者的爆仓。这些年来暴涨暴跌的比特币市场,已成为不折不扣的屠杀“猎场”,谁都想成为并且相信自己是“猎人”,但除了那些占比不到2%却拥有95%比特币供应的“巨鳄”账户,谁都有可能成为“猎物”。在比特币乃至全球加密货币“猎场”里,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展现得淋漓尽致。有人一朝暴富,有人一夜破产,有人花数百万美元炒作和巴菲特共进午餐,有人绝望之下造成家破人亡……

  有行业资深人士预测,比特币价格未来能够涨到50万美元。这生动诠释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信心的确是支撑比特币价格的根本。与央行数字货币不同的是,比特币等众多加密货币是不折不扣的虚拟货币。如果全球70多亿人都对比特币有信心,那比特币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货币。如果没人对比特币有信心,那比特币就一文不值。

  央行数字货币以国家信用作为后盾,具有法定强制流通能力,其核心特性除了数字性之外,还有法定性。而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则是以密码学原理为基础,因为缺乏信用背书,也没有发行主体,接受范围相对有限,币值易受外界政策变化以及投机行为影响而暴涨暴跌。由于比特币交易全程记录在区块链中,具有可查询且不可篡改、匿名隐蔽、无限可分、转移便利等特性,比特币自诞生之日起就被用于互联网非法经济的记账交易中。

  作为一种虚拟货币,比特币币值极其不稳定,“过山车”式的市场行情、庞大的投机风险敞口,及其利于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的特性,都会对各国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这注定了它绝无可能稳定地成为主权国家的法定货币,也没有机会从全球主要央行大力推进数字货币的进程中分享成长红利。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会不遗余力地维护其国家货币主权。

  从中短期来看,一旦各国货币政策发生转向调整,对比特币等全球加密货币便意味着巨大利空的到来;从长期来看,随着世界各国金融监管的持续加强,以及央行数字货币的蓬勃发展,比特币等众多加密货币的灰色生存空间势必被进一步压缩。

  据媒体统计,从2016年至今,比特币价格累计下跌20%及以上的情况,总共出现了10次;下跌30%及以上的情况出现了7次;跌幅超过48%的情况共有4次。没有人知道下一只“黑天鹅”所伴随的暴跌何时到来,但“猎场”里的人们其实知道它一定会不期而至,只不过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避害甚至趋利的幸运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比特币价格为何创新高

     欢迎央行数字货币 拥抱货币新时代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中经评论:比特币"猎场"里,"信仰"会再次崩塌吗?

2021-01-08 1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多重“利好”加持下,比特币市场又一轮“牛市”行情引爆并延续至今。从中短期来看,一旦各国货币政策发生转向调整,对比特币等全球加密货币便意味着巨大利空的到来;从长期来看,随着世界各国金融监管的持续加强,以及央行数字货币的蓬勃发展,比特币等众多加密货币的灰色生存空间势必被进一步压缩。

  北京时间1月8日凌晨,比特币价格一度站上4万美元关口,再创历史新高。比特币总市值突破7000亿美元,全球加密货币市场总市值也超过1万亿美元。2020年,比特币价格涨幅超过300%,仅12月份就上涨了近50%。2021年伊始,比特币“疯狂”势头不减,也让市场情绪达到有史以来的巅峰。

  数据显示,2017年12月比特币价格曾飙升至1.9万美元以上,但一年后又暴跌至3000美元左右,让无数人“信仰”崩塌。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全球主要央行为提振经济普遍出台宽松的货币政策,推高了通货膨胀预期,机构投资者对比特币避险需求提升而纷纷入场,再加上比特币完成第三次产量减半导致“稀缺性”增加,以及加密货币在PayPal等一些全球主流平台实现支付应用,多重“利好”加持下,比特币市场又一轮“牛市”行情引爆并延续至今。

  在比特币价格高歌猛进的背后,则是多空双方的惨烈厮杀,以及24小时内动辄数万甚至十几万合约交易者的爆仓。这些年来暴涨暴跌的比特币市场,已成为不折不扣的屠杀“猎场”,谁都想成为并且相信自己是“猎人”,但除了那些占比不到2%却拥有95%比特币供应的“巨鳄”账户,谁都有可能成为“猎物”。在比特币乃至全球加密货币“猎场”里,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展现得淋漓尽致。有人一朝暴富,有人一夜破产,有人花数百万美元炒作和巴菲特共进午餐,有人绝望之下造成家破人亡……

  有行业资深人士预测,比特币价格未来能够涨到50万美元。这生动诠释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信心的确是支撑比特币价格的根本。与央行数字货币不同的是,比特币等众多加密货币是不折不扣的虚拟货币。如果全球70多亿人都对比特币有信心,那比特币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货币。如果没人对比特币有信心,那比特币就一文不值。

  央行数字货币以国家信用作为后盾,具有法定强制流通能力,其核心特性除了数字性之外,还有法定性。而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则是以密码学原理为基础,因为缺乏信用背书,也没有发行主体,接受范围相对有限,币值易受外界政策变化以及投机行为影响而暴涨暴跌。由于比特币交易全程记录在区块链中,具有可查询且不可篡改、匿名隐蔽、无限可分、转移便利等特性,比特币自诞生之日起就被用于互联网非法经济的记账交易中。

  作为一种虚拟货币,比特币币值极其不稳定,“过山车”式的市场行情、庞大的投机风险敞口,及其利于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的特性,都会对各国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这注定了它绝无可能稳定地成为主权国家的法定货币,也没有机会从全球主要央行大力推进数字货币的进程中分享成长红利。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会不遗余力地维护其国家货币主权。

  从中短期来看,一旦各国货币政策发生转向调整,对比特币等全球加密货币便意味着巨大利空的到来;从长期来看,随着世界各国金融监管的持续加强,以及央行数字货币的蓬勃发展,比特币等众多加密货币的灰色生存空间势必被进一步压缩。

  据媒体统计,从2016年至今,比特币价格累计下跌20%及以上的情况,总共出现了10次;下跌30%及以上的情况出现了7次;跌幅超过48%的情况共有4次。没有人知道下一只“黑天鹅”所伴随的暴跌何时到来,但“猎场”里的人们其实知道它一定会不期而至,只不过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避害甚至趋利的幸运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比特币价格为何创新高

     欢迎央行数字货币 拥抱货币新时代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