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探索先行示范之路

2020年11月16日 08:07   来源:南方日报   杭姗姗 李海青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回顾了深圳40年来的历史跨越和发展经验,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指明了正确方向。

  40年的华丽蝶变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80年8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自此,深圳凭借党和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其地理优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迅速从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深圳牢牢抓住机遇,面对重重压力和困难,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旗帜和窗口,在生产力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国际市场开发等方面,始终践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勇于突破陈旧桎梏,首创了1000多项改革措施,完美诠释了中国式的“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迹”。现在,深圳经济总量跻身亚洲前五、人均GDP位居全国第一,对外贸易向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产业结构向创新型、高端型转变,成功跻身世界一流城市行列。此外,深圳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行政运行机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示范区,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深圳在实践中摸索经济发展规律,探究体制机制构建,为推进全国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丰富且宝贵的经验。

  深圳40年的发展历史,是深圳人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历史,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历史,是深圳发展开启市场化、融入全球化的历史,是“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的历史。这一系列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生态等方面的丰硕成果,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实践的正确性、前瞻性,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光明前景的最好诠释。

  新时代的风险挑战

  真正的改革往往是坎坷而富有挑战性的,深圳的改革亦是如此。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面临巨大挑战。国际形势日益复杂,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层出不穷,局部冲突、地域战争风险增高,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遭遇挑战。特别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使本已充满变数的世界格局更加扑朔迷离。在国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长,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依然严峻,我国实现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发展还存在许多短板,这对处于改革最前沿的深圳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深圳改革要着眼全局、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凭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新时代深圳精神,致力于在更高起点上把握新机遇,开辟新思路,在已有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谱写现代化新篇章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深圳改革发展寄予厚望,相继出台多项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推进构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深圳改革开放沿着建设“全球标杆城市”前进;今年10月11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公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所指出:“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要探索先行示范之路,奏响改革开放最强音。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离不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支撑。新时代新起点,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深圳要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探索未知,勇于突破创新;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并将其贯穿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更为丰硕的创新型成果,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之路。

  要打造“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勇攀全球经济最高峰。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逆全球化给深圳带来的冲击不可小觑,但只有在逆境中寻找光明,建立新优势,提升竞争力,才能走出困境。深圳改革发展要积极引领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繁荣国内经济增添凝聚力,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畅通国内大循环;不仅如此,深圳改革发展还要继续搭乘“一带一路”的顺风车,进一步融入国际循环,联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一个高效率的内外双循环体系。

  要以民生问题为导向,创新治理体制机制。深圳的改革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深圳改革发展的价值理念也应该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幸福生活和长治久安为出发点。深圳改革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活力;坚持以人民关心的问题为导向,深化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加强民众实时监督,同时,全面推进深圳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创新治理体制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人民群众享有高获得感、强幸福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研究生院、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探索先行示范之路

2020-11-16 08:07 来源:南方日报 杭姗姗 李海青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回顾了深圳40年来的历史跨越和发展经验,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指明了正确方向。

  40年的华丽蝶变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80年8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自此,深圳凭借党和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其地理优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迅速从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深圳牢牢抓住机遇,面对重重压力和困难,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旗帜和窗口,在生产力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国际市场开发等方面,始终践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勇于突破陈旧桎梏,首创了1000多项改革措施,完美诠释了中国式的“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迹”。现在,深圳经济总量跻身亚洲前五、人均GDP位居全国第一,对外贸易向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产业结构向创新型、高端型转变,成功跻身世界一流城市行列。此外,深圳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行政运行机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示范区,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深圳在实践中摸索经济发展规律,探究体制机制构建,为推进全国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丰富且宝贵的经验。

  深圳40年的发展历史,是深圳人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历史,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历史,是深圳发展开启市场化、融入全球化的历史,是“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的历史。这一系列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生态等方面的丰硕成果,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实践的正确性、前瞻性,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光明前景的最好诠释。

  新时代的风险挑战

  真正的改革往往是坎坷而富有挑战性的,深圳的改革亦是如此。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面临巨大挑战。国际形势日益复杂,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层出不穷,局部冲突、地域战争风险增高,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遭遇挑战。特别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使本已充满变数的世界格局更加扑朔迷离。在国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长,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依然严峻,我国实现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发展还存在许多短板,这对处于改革最前沿的深圳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深圳改革要着眼全局、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凭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新时代深圳精神,致力于在更高起点上把握新机遇,开辟新思路,在已有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谱写现代化新篇章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深圳改革发展寄予厚望,相继出台多项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推进构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深圳改革开放沿着建设“全球标杆城市”前进;今年10月11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公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所指出:“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要探索先行示范之路,奏响改革开放最强音。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离不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支撑。新时代新起点,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深圳要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探索未知,勇于突破创新;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并将其贯穿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更为丰硕的创新型成果,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之路。

  要打造“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勇攀全球经济最高峰。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逆全球化给深圳带来的冲击不可小觑,但只有在逆境中寻找光明,建立新优势,提升竞争力,才能走出困境。深圳改革发展要积极引领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繁荣国内经济增添凝聚力,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畅通国内大循环;不仅如此,深圳改革发展还要继续搭乘“一带一路”的顺风车,进一步融入国际循环,联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一个高效率的内外双循环体系。

  要以民生问题为导向,创新治理体制机制。深圳的改革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深圳改革发展的价值理念也应该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幸福生活和长治久安为出发点。深圳改革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活力;坚持以人民关心的问题为导向,深化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加强民众实时监督,同时,全面推进深圳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创新治理体制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人民群众享有高获得感、强幸福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研究生院、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