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今年“双11”,电商交易再现火爆,市场井喷的消费潜力,又一次让人惊叹。在巨大成交额的背后,消费结构亦发生了深刻变化,“智能”“创新”需求飙升,直播购物、反向定制、在线教育、互联网诊疗等新型消费不断涌现,大大拓展了消费场景,对激活潜在市场机遇、扩大内需发挥了重要作用。
“双11”,释放中国消费潜能
“双11”活动开启以来,电商平台以及背后的千万商家联合推出种种促销手段——拉长时间拓宽交易场景、简化优惠方式扩大优惠产品、直播带货放大明星效应、线上线下加强融合共振、品牌升级深入下沉市场、发挥供应链优势加大高品质商品进口、升级“黑科技”加快物流速度……在此助推下,“双11”消费速度和额度不断刷新,消费空间不断扩容,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有力证明了中国消费内需强劲的势头。消费是经济循环的终点,同时也是新起点。相关实践证明,互联网消费能为打通经济内循环提供有力支撑,并催生新动能,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韧性。
消费场景的放大,证明了中国消费空间仍然潜力无限。融合线上线下、打通城市乡村、联动内贸外贸,今年“双11”,消费场景不断扩大,释放着新的内需潜力。一方面,“下沉”仍是主题词,借助于互联网服务的普及和遍布全国电商配送体系,越来越多来自中小城市和乡村的用户成为新的消费生力军。另一方面,海外品牌和商家纷纷加入中国“双11”狂欢盛宴,谋求冲破疫情和经济下行的重围,既满足了国内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姿态,也有利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详细】
不只是“买买买”,还有社会命题待解
综合观察,消费狂欢引发的消费者心理问题、数以亿计的订单所产生的包装污染,以及电商平台竞争产生的监管问题等,是隐藏在“双11”背后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这也是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毕竟,打折不等于不花钱,消费不能盲目。买需要的,买适合自己的,能禁得住优惠诱惑的适度消费观,才是正确的消费观念。消费者在消费热潮中保持清醒冷静,一方面能够避免因过度消费引发的其他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倒逼商家在宣传促销中少些套路、多些诚意。毕竟,经济健康发展需要细水长流、稳步推进,消费者保持理智和克制,会与商业平台的促销策略互相调适和制约。当然,成熟的市场不能仅仅靠呼吁消费者理性,必须有适配的法治杠杆和监管工具,这个还需要监管部门继续探索发力。
我们期待线上消费能够更成规模、带动更多内需,同时也希望这样的消费活动能够更好。事实上,现有舆论所关注的消费背后的社会问题,显然不利于数字经济长足进步。关注并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多方权益,其实也是为了数字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详细】
需妥善加以引导和帮扶
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新型消费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从今年“双11”表现来看,基础设施不足、服务能力偏弱、监管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要进一步激发和释放新型消费潜力,还需妥善加以引导和帮扶。比如,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新型消费发展环境,助力企业拥抱数字化转型趋势,实现产品体系和运营体系“更新换代”,进而充分激发和释放消费潜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更强引力场。【详细】
“双11”如果想给消费者更好的消费体验,仍须做更多努力。很多受访的年轻网购消费者对记者表示,面对“双11”,现在已不担心能不能买到东西、折扣是不是最优,而是开始焦虑“该买什么”。让他们感到头疼的是折扣算法的复杂、物流的缓慢、商家的陷阱……
有专家表示,细节决定成败,中国经济正在追求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要求我们构建消费追求从更多转向更好,这也倒逼生产者提升消费品的品质。走过12年的“双11”,需要完善更多细节。【详细】
微言大义:
@Lucky--海绵宝宝:看了“双十一”账单,能理智消费真的太棒了!
@曲折中的胖胖:刚到的辛苦钱刚好抵了“双十一”的消费!
@星星星不吃肥肉:赶着打折买了点儿书,购物结束,明年“双十一”再会。
@康康_LK:“双11”能忍住啥都没买的绝对是最大赢家,因为我从今天开始已经准备一包方便面分三天吃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特殊背景下,“双十一”的火爆展现了我国内需的强劲势能。走过12年,今天的“双十一”已不单单是一个购物狂欢节了,它对社会生产能力提升的推动作用、引发的消费者心理焦虑、带来的快递包装污染等问题都不可忽视。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补齐新型消费发展短板,完善“双十一”活动的更多细节,释放内需潜力,将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