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观全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那么,如何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0年9月20日,重庆解放碑步行街上人潮涌动。(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武晓娟/摄)
释放内需潜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内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走高,2019年达到89%,其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指明主攻方向。
扩大内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拥有14亿人口,其中有9亿劳动力,4亿多人属于中等收入群体,有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1亿多市场主体,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内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在这一过程中,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重点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2020年9月24日,西宁市民中心,这里共设置服务窗口430个,受理各类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等事项400余项,使群众办事由“多门”变为“一门”。(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年巍/摄)
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科学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总结,标注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明确方向。
让市场更加有效,是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效率与动力的必需。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市场竞争还不够充分、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要素市场发育还相对滞后,影响了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短板。补足短板、建立完善“有效市场”,必须尊重经济运行规律,着力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
更有效的市场,需要一个与之匹配的更有为的政府。一方面,激发市场活力,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不能伸得过远、管得过多;另一方面,保证市场有序规范健康运行,政府不能当“甩手掌柜”,要更多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把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既是内在要求,也是主要措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会使14亿中国人民的活力被充分激发出来,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追求更加美好生活、逐步迈向共同富裕。这种推动现代化的力量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的。
2020年9月20日,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这里是中欧班列(重庆)和“陆海新通道”的起点。(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武晓娟/摄)
开拓发展空间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我们加快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提供了遵循。
开放带来机遇,竞争促进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融合,中国需要通过扩大开放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也更为迫切,中国需要通过扩大开放引进先进要素,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展望“十四五”,我们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迈上新台阶,进一步降低关税,积极扩大进口,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要推动标准、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跨入新阶段,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意味着我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进而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保持战略定力,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定能进一步创造新优势、开拓新空间、添加新动力,推动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数字转型,推动中国制造升级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