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城市硅巷”释放创新空间

2020年10月16日 07:44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手南京市秦淮区,共建秦淮硅巷大学科技园,双方将依托南航和秦淮硅巷的优势资源,打造“城市硅巷”的升级版——秦淮创新湾区,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和科技人才培养,促进区域全面创新、推动老城有机更新、改善城市外部形象和区域内涵品质提升。

  “城市硅巷”是指无边界的创新型街区,其主要特点是紧贴城市原有肌理,通过对老写字楼、老厂房、棚户区等老城区的存量空间加以改造,释放出创新空间,嵌入式地在大街小巷容纳创新创业者,在新经济发展背景下实现城市更新。

  秦淮区是江苏省面积最小的主城区,想在“螺蛳壳里做好道场”并不容易。笔者注意到,早在2018年9月,南京市秦淮区就已经启动“城市硅巷”建设,推动原本破旧的老厂房实现华丽转身,散落的社会园区进行集中改造。两年来,这个区共盘活闲置载体54万平方米,新增科技型企业470家,2019年底区域产值超258亿元,让小城区打开了创新发展大空间。

  和南京秦淮区一样,在我国很多大城市老城区,高地价、过于密集的人口和极其有限的可建设空间,决定了其不太可能专门划出一片区域作为新园区。而“城市硅巷”模式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老城更新、旧城创新”这一命题。

  “城市硅巷”的优势在于它汇聚的是孵化器、研发机构、科技服务等,能打造出一个协同创新的生态圈。“城市硅巷”不仅能集工作、生活、休闲于一体,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文体等服务,而且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商业化管理,让资本、技术、人才、园区、企业和高校形成创新共同体。“城市硅巷”聚焦科技成果产业化环节,可孕育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有利于老城焕发新活力、产业回到城墙内。

  由此不难看出,构建“城市硅巷”是创新载体提档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老城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

  笔者认为,在打造“城市硅巷”过程中,应该把握几个关键环节。首先要避免“二房东”思维,不能只是简单停留在搭平台、收租金、当甩手掌柜的初级层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在提供更精准、更优质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不断创新,提高集聚能力、招商能力、运营能力、服务能力。

  其次要贯彻“无边界”理念,串联丰富的高校院所资源,构建开放式创新空间和共性技术平台,使各类创新要素串点成线、联结成片、融合共享,形成创新集群。

  第三要探索形成强大的集聚融合机制,要在住房、落户、税收、办公场地、行政审批等多方面给予创业者政策倾斜,吸引知名的孵化器、加速器、研发机构,集聚高水平的创投基金、人才团队、科技服务机构,打造特而精、专而新的“城市硅巷”。(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蒋波)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用“城市硅巷”释放创新空间

2020-10-16 07:44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