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开放不止步,深圳再出发

2020年10月15日 07:39   来源:人民网   郑岩

   深圳特区40年的历史,是融入世界经济、服务中国发展的历史。40年前,党中央作出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的重大战略部署,发挥改革开放的重要示范作用。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赋予深圳新的重大使命,必将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注入强大动力,推动深圳开启对外开放新征程。

   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时下,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集装箱班轮航线达200多条,国际客运航线通达全球60城,今年上半年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2000家……一个个数据记录着深圳与世界的紧密联系,也彰显着开放为发展集聚的强劲动能。“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中国近代风雨沧桑的苦难教训,也是深圳“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宝贵经验。开放这一与生俱来的气质,已成为深圳特区最突出的优势之一。

   从开设“三来一补”外资企业到“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从恢复发展边境贸易到进出口市场日趋多元,从出口粮食、服装等初级产品到出口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深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让一座落后的边陲农业县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十多年前,也曾有人发出“特区不特”“优势减少”“深圳将往何处去”的担忧。面对比较优势的转换、发展战略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对外开放不能一成不变。上世纪80年代承接港台、欧美产业转移,90年代抢抓产业结构调整机遇,时下的深圳该如何唱响对外开放的主旋律?

   加大制度性开放力度,支持以规则衔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扩大金融业、航运业等对外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在深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融资……这是《实施方案》给予特区的“发展礼包”,也将开启深圳深化对外开放的全新探索。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身处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对不可阻挡的全球化大势及加速演进的世界大变局,深圳必须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深度、覆盖面更广的对外开放。

   扩大开放必须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泰国开泰银行在深圳注册成立公司,拓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业务,这是今年第一家外资银行在深圳成立金融科技公司。正是因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稳定的经济复苏预期,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开拓中国市场。《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打造保护知识产权标杆城市,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特区立法,必将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擦亮发给外资企业的邀请函。

   深圳过去因开放而兴,未来必将因开放而强。不久前,在深圳平湖南国家物流枢纽,满载货物的“湾区号”中欧班列整装待发。这也象征着深圳特区这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动车”,必将在世界经济的大道上跑出速度、纵横驰骋。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开放不止步,深圳再出发

2020-10-15 07:39 来源:人民网 郑岩

   深圳特区40年的历史,是融入世界经济、服务中国发展的历史。40年前,党中央作出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的重大战略部署,发挥改革开放的重要示范作用。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赋予深圳新的重大使命,必将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注入强大动力,推动深圳开启对外开放新征程。

   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时下,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集装箱班轮航线达200多条,国际客运航线通达全球60城,今年上半年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2000家……一个个数据记录着深圳与世界的紧密联系,也彰显着开放为发展集聚的强劲动能。“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中国近代风雨沧桑的苦难教训,也是深圳“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宝贵经验。开放这一与生俱来的气质,已成为深圳特区最突出的优势之一。

   从开设“三来一补”外资企业到“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从恢复发展边境贸易到进出口市场日趋多元,从出口粮食、服装等初级产品到出口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深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让一座落后的边陲农业县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十多年前,也曾有人发出“特区不特”“优势减少”“深圳将往何处去”的担忧。面对比较优势的转换、发展战略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对外开放不能一成不变。上世纪80年代承接港台、欧美产业转移,90年代抢抓产业结构调整机遇,时下的深圳该如何唱响对外开放的主旋律?

   加大制度性开放力度,支持以规则衔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扩大金融业、航运业等对外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在深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融资……这是《实施方案》给予特区的“发展礼包”,也将开启深圳深化对外开放的全新探索。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身处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对不可阻挡的全球化大势及加速演进的世界大变局,深圳必须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深度、覆盖面更广的对外开放。

   扩大开放必须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泰国开泰银行在深圳注册成立公司,拓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业务,这是今年第一家外资银行在深圳成立金融科技公司。正是因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稳定的经济复苏预期,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开拓中国市场。《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打造保护知识产权标杆城市,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特区立法,必将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擦亮发给外资企业的邀请函。

   深圳过去因开放而兴,未来必将因开放而强。不久前,在深圳平湖南国家物流枢纽,满载货物的“湾区号”中欧班列整装待发。这也象征着深圳特区这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动车”,必将在世界经济的大道上跑出速度、纵横驰骋。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