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生产车间里,智能机器人根据事先设定的指令,分别在冲压生产线、车身中心、烤漆中心和组装中心“奋战”,机器与机器之间通力协作、无缝对接。
在车流涌动的早高峰时间,交警通过中央指挥中心平台,可实时观测路面信息、并接收已经被分析、处理过的各类数据信息;根据智能杆,还可随时通过车流状况远程操控路面交通灯。
在家中,家电、家居都可与人实时“相联”,起床、喝咖啡只需一声指令,家中所有的设备都像智能管家一样,随时听候主人的召唤和“调遣”……
这些智慧“剪影”在深圳正逐渐成为现实。
当前,5G、AI、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重塑世界,“万物互联、万物感知、万物智能”的智能世界正在加速到来。据统计,到2025年,全球5G用户渗透率将达到58%;5G与AI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将为个人、家庭和行业带来深刻变革;此外,跨越距离、时间和事物表象的“沉浸式”全新体验也将成为社会常态;数字技术还将助力制造、电力、交通、金融等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作为智能世界的重要载体,智慧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创新、越来越重视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带来的巨大变革。智慧城市建设,深圳走在了全国前列。
有联接的地方才有“智慧”,有“智慧”的地方必有计算,联接和计算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两大法宝,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也正是联接与计算能力的直接体现。得益于华为等科技龙头企业的联接与计算能力加持,创新型技术才能创造性地融合应用到政务、交通、能源等城市管理的各种场景中,让深圳进入城市精细化治理时代。
联接即网络,是智慧城市的基础
联接是什么?联接即网络,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万物互联,而实现万物互联离不开感知网络、通信网络与计算网络,它们是智慧城市的基础网络,基础网络与5G、AI、云计算等多种技术融合,可为产业转型升级、终端智能应用等方面广泛赋能。
以5G为代表的通信网络目前已率先带领深圳在智慧城市的“5G+”应用中一骑绝尘。
8月17日,深圳宣布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率先进入5G时代。至此,南方电网深圳公司、招商局、机场、创维集团等企业都已率先实现了5G+应用的全落地。深圳搭建实施的5G+智慧警务、5G+智慧医疗、5G+智慧园区等应用示范,也均创造了广东乃至全国5G应用领域的多个“第一”。根据出台的《促进5G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深圳还在大力推动十大5G政务工程,在城市管理、健康医疗、教育旅游等十大领域开展5G应用重点项目。
在此期间,华为是引领深圳5G商用的重要参与者。南方电网深圳公司鹏城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与华为等企业的紧密合作,在500KV的鹏城站已建成全国首个变电站5G基站、完成了全球首个5G配网差动保护测试,实现国际领先。同时,利用5G的低时延、高精度授时,变电站的故障隔离时间从秒级缩至毫秒级;由于5G无线网络替代了传统的有线光纤铺设,更使得变电站的信号通讯成本降低了80%。
此外,在新一代无线局域网建设中,深圳大学城也联合华为成功打造了国内首个Wi-Fi 6标准无线校园网案例,为全国智慧高校园区树立了标杆。据悉,华为为其提供了业界领先的一站式管理中心,依托AC控制器,CampusInsight,CIS等核心组件为大学城提供全网自动化部署,智能化网络运维和主动式安全防御等服务。目前,深圳大学城已实现了明显的数字化提升:例如课堂师生的互动比例上升40%、科研仿真的模拟效率提升30%、运维人力下降60%、能耗使用下降30%等。
在以智能终端技术为代表的感知网络中,深圳的发展也可圈可点,尤其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网联车等领域。感知网络能够让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更好的融合,为万物配上具备感知能力的“触角”。
8月10日,深圳印发的《深圳市关于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的指导意见》正式实施,深圳将采用定点定线的形式在细分领域先行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将由点及面逐步开放更多更复杂道路环境,开展多场景多模式示范应用。未来,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的算法和平台服务、芯片、传感器及高精度地图等技术将会更广泛地参与到深圳的交通出行服务中。
在智能网联车领域,华为也是积极助力者。8月11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第十二届汽车蓝皮书论坛上透露,华为目前有1万多人正在研发激光雷达技术,华为将用更高级的5G技术来制造毫米波雷达,从而为智能网联车提供价格更低的零部件。此外,华为还将为智能网联车提供底层软件技术。据了解,华为智能汽车的战略目标是用ICT技术来构建四个生态:即打造MDC智能驾驶平台、打造智能座舱平台、打造VDC智能电动平台,以及构建车载通信技术完成车相关的连接。
在感知网络,华为还在助力打造全栈全场景的AI解决方案。面向未来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华为坚持打造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1+8+N”的全场景战略,其基于在全场景终端芯片和全场景操作系统等领域的创新,积极打造不同终端在智能家居、智慧办公等场景下的多屏协同能力;通过鸿蒙OS、HMS(Huawei Mobile Services)、智慧助手小艺、HiLink、AppGallery等技术应用赋能生态。
计算即算力,是智慧城市的动力引擎
从1946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开始,计算与人类的关系就变得越发紧密,当前,计算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人类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在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计算无处不在;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计算无所不及,算力是关键基础,也是核心动力引擎。
在微观世界,进行一次全基因组测序,2003年首次完成花了12年,现在只需要1天,背后的算力提升了1000倍以上;在日常生活,20年前只能预测1天的天气情况,现在可以准确预测7天,背后的算力提升了2万倍;在宏观世界,人眼最远可观测到220万光年之外的星系,而现在“中国天眼”能将人类的视野拓展到137亿光年之外的太空……
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在去年发表《共创智能新高度》的主题演讲中说道:计算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智能时代,计算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模式、正在加速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进程。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2万亿美元的计算产业大蓝海,预计5年后,AI计算所消耗的算力,将占到算力消耗总量的80%以上。”胡厚崑说。
华为自主研发的鲲鹏和昇腾两大基础算力芯片正在助力深圳各产业升级和智慧城市建设。在2019年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提出了“一云两翼双引擎”的鲲鹏计算产业布局理念。“一云”是华为云,“两翼”是智能计算业务和智能数据与存储业务,“双引擎”则是围绕“鲲鹏”与“昇腾”打造的两个基础芯片。其中,鲲鹏代表通用算力芯片,昇腾代表AI算力芯片。
去年,华为还发布了搭载鲲鹏、昇腾处理器的全球最快AI训练集群Atlas 900。Atlas 900的算力有多强大?以天文探索为例,海量的数据计算和处理往往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的投入。面对一张20万颗星星的星空图,如果需要定位具有某种特征的星体,一个天文学家需要耗费169天才能完成,而有了Atlas 900助力后,定位时间缩短为10秒。据悉,Atlas 900的强大算力,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与商业创新,比如天文探索、气象预测、自动驾驶、石油勘探等领域。
在深圳,鹏城实验室的鹏城云脑Ⅱ项目正式采用Atlas 900集群,双方通过算力技术的合作,将共同打造中国首个动态进化的E级AI超算系统,并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创新平台。
在鹏城云脑上,一方面科研人员可以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核心算法、高端芯片、关键设备、操作系统的研究;另一方面基于华为提供的算力,可实现在城市交通、医疗健康、金融风控、智能制造等领域的AI赋能,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创新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表示,鲲鹏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昇腾具有超快的AI计算能力,两者组合出来的计算装置,让云脑的诸多功能都能在AI计算底座上实现。
近年来,华为还在鲲鹏计算产业上积极布局,与深圳各级政府在鲲鹏、昇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诸多基础产业领域开展了全面的合作。去年9月,深圳市政府与华为签署《联合打造全国鲲鹏产业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不到一年,鲲鹏生态合作伙伴已达261家。在鲲鹏产业带动下,2019年深圳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达到27828.6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2019年12月,由深圳市政府与华为共同设立的鲲鹏创新中心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正式启动。今年1月10日,深圳市鲲鹏政务云应用创新实验室揭牌。目前,鲲鹏计算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基础软件生态。
联接+计算,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两大法宝,深圳既得天时,又近地利,正踏长风、逐浪潮。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