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有利于稳就业,有助于扩内需,有益于调结构。“双循环”战略并不是疫情之下的权宜之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关键要办好自己的事,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动力。
为应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近期稳外贸稳外资方面的政策不断加码。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聚焦贸易新业态发展、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鼓励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给予外贸外资企业金融支持等方面,推出了15条有力措施。(8月13日《上海证券报》)
按照传统经济理论,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下滑、保护主义上升、国际市场萎缩,给我国外贸外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对于经济增长非常重要,尤其是将其放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考量,此次推出的15条措施又有超越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稳就业。我国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外贸产业链带动的相关就业人数高达1.8亿人。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贸企业压力很大,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外贸企业压力更大。可以说,稳外贸,事关就业稳定、民生改善以及经济平稳增长,对于疫情防控全局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意见》提出“进一步扩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信贷投放”“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支持力度”等举措,稳企保岗的政策意图非常明显。
二是有助于扩内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扩大内需,繁荣国内经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就是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外贸外资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净出口增加了,外贸从业人员收入就有了保障,外贸从业人员挣到的钱就会转化为国内的购买力,增加国内的消费能力,顺畅国内循环。《意见》提出“拓展对外贸易线上渠道”“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等措施,正是为了支持外贸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增加净出口。外商投资直接形成国内需求,是国际循环融入到国内循环的重要渠道,也是国内循环必不可少的部分。《意见》提出“加大重点外资项目支持服务力度”,有助于稳定外商投资,形成对内需的有力支撑。
三是有益于调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内循环质量,必须持续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外资拥有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高质量引进外资、用好外资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意见》提出“鼓励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降低外资研发中心享受优惠政策门槛”等举措,意在引导外资助力产业结构调整。
“双循环”战略并不是疫情之下的权宜之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关键要办好自己的事,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动力。外贸企业也应该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从眼前的危机和困难中捕捉新商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民营经济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
多管齐下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特殊时期,中国服贸趋稳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