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当前,消费复苏力度需要尽快提升。而推动消费加快复苏,重中之重还是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尤其要注意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8月3日公布的7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2.8,较6月提高1.6个百分点,跃升至2011年2月以来最高。这一趋势与官方制造业PMI基本一致。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制造业PMI录得51.1%,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业内指出,两个制造业PMI表现均超出市场预期,生产、需求两端持续回暖,下半年经济开局向好,这为经济持续复苏释放了积极信号。(8月4日《经济参考报》)
制造业PMI主要反映的是物质生产的活跃程度。7月份,无论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PMI,还是财新中国制造业PMI,都显示出制造业处于持续扩张中。这意味着物质生产日益活跃,供给也将日益充足。生产决定消费,供给满足需求。生产的商品只有被消费,供给只有被需求吸收,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才能持续进行。因而,在生产活跃之时,消费也要旺盛,以使供给和需求相匹配。
目前的情形是,相对于生产的强势复苏态势,消费复苏明显滞后。生产方面,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1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4.4%。6月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4.8%。在第二季度,增速已经由负转正。消费方面,6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万亿元,同比下降1.8%,连续4个月降幅收窄。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3万亿元,同比下降11.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个百分点。尽管降幅在持续收窄,但仍然是负增长。很显然,消费复苏力度还需要尽快提升。
诚然,消费的增加受制于多种因素,但最大和最基础的制约因素还是收入。经济理论中,消费就是收入的函数。无论是绝对收入假说,还是持久收入假说,抑或是生命周期假说,分析消费都无法绕开收入。消费源于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持续增加是居民消费的底气,是支撑消费意愿的基础。推动消费加快复苏,重点之重点还是着力提高居民收入,不仅要提高名义收入水平,更要注重提高实际收入水平。
考虑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在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时,尤其要注意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市场微观主体是创造财富、分配财富的微观载体,就业岗位是创造财富、分配财富的细胞。要通过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千方百计保企稳岗,让劳动者有可持续的收入来源。要控制好物价水平,避免因通货膨胀降低居民实际收入,进而削弱居民消费意愿。要管理好资产价格,坚决杜绝个别资产价格的畸形上涨引发投资“羊群效应”,从而挤占居民消费资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积极进取,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中小企业经营出现积极变化
消费强刺激,经济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