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2020年06月06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帮助广大高校毕业生渡过难关,不仅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就业的重要内容,也可能将影响这些年轻人一生的发展。未来,政策再推一把、高校再帮一把、相关企业再拉一把,不仅能为毕业生创业和灵活就业搭建更广平台,也能进一步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实现更大发展。

  874万人,今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让这些血气方刚的人有活儿干、有盼头,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日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李克强总理指出,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层层压实责任,抓实抓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一重中之重。要加紧落实稳企业稳岗位各项举措,采取更多市场化办法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这届大学毕业生不容易啊!前几年总说“史上最难毕业季”,跟今年比都不好意思说出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些同学正在经历一个艰辛的毕业季、就业季。对于毕业生来说,经过“超长待机”后,无法和同学一起拍毕业照、参加毕业典礼,将成为人生的一大遗憾。很多人走出校门后,发现就业市场也有了变化:心仪的企业不再招人了,“云面试”还得慢慢适应,感兴趣的岗位竞争更激烈了……帮助广大高校毕业生渡过难关,不仅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就业的重要内容,也可能将影响这些年轻人一生的发展。

  近段时间以来,不少“橄榄枝”抛向了毕业生。教育部已经安排硕士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18.9万、普通专升本扩招32.2万、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扩招;“特岗教师”计划今年招募规模将达到10.5万;今年还将招收40多万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采取“先上岗、再考证”的举措,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配备;国有企业今明两年将连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三支一扶”项目今年也进一步扩大规模,招到32000人……通过这些定向的政策支持,将为毕业生求职就业提供更多选择。

  当然,市场经济环境下,就业本质上是由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决定的,因此要稳定和扩大就业,就必须给用工主体,特别是各类企业以稳定的、持续改善的市场预期。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25日至5月15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对1.28万亿元中小微企业到期贷款本金实行延期安排,对559.9亿元到期贷款利息实行延期安排。还要看到,此次疫情中,在线消费、教育培训、医疗健康、无人经济等领域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这些领域中恰有很多适合年轻人的岗位和机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路建得再宽,也得自己迈出脚步。近些年来,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国家都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社会业已形成了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年轻人完全可以遵从内心、根据自身特点做出选择。哪儿有梧桐树,哪儿就有金凤凰,大学毕业生更多流向民企和中小微企业,也正是社会活力的体现。当然,在今年这样的就业形势下,对一些人来说,适当降低一下期望值,“猥琐发育,别浪”,也是打好“逆风局”的关键。正如总理所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关系千万家庭幸福,关系财富创造、高质量发展。”未来,政策再推一把、高校再帮一把、相关企业再拉一把,不仅能为毕业生创业和灵活就业搭建更广平台,也能进一步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实现更大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稳保学生就业,高校须用绣花功夫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中经评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2020-06-06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帮助广大高校毕业生渡过难关,不仅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就业的重要内容,也可能将影响这些年轻人一生的发展。未来,政策再推一把、高校再帮一把、相关企业再拉一把,不仅能为毕业生创业和灵活就业搭建更广平台,也能进一步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实现更大发展。

  874万人,今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让这些血气方刚的人有活儿干、有盼头,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日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李克强总理指出,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层层压实责任,抓实抓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一重中之重。要加紧落实稳企业稳岗位各项举措,采取更多市场化办法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这届大学毕业生不容易啊!前几年总说“史上最难毕业季”,跟今年比都不好意思说出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些同学正在经历一个艰辛的毕业季、就业季。对于毕业生来说,经过“超长待机”后,无法和同学一起拍毕业照、参加毕业典礼,将成为人生的一大遗憾。很多人走出校门后,发现就业市场也有了变化:心仪的企业不再招人了,“云面试”还得慢慢适应,感兴趣的岗位竞争更激烈了……帮助广大高校毕业生渡过难关,不仅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就业的重要内容,也可能将影响这些年轻人一生的发展。

  近段时间以来,不少“橄榄枝”抛向了毕业生。教育部已经安排硕士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18.9万、普通专升本扩招32.2万、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扩招;“特岗教师”计划今年招募规模将达到10.5万;今年还将招收40多万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采取“先上岗、再考证”的举措,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配备;国有企业今明两年将连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三支一扶”项目今年也进一步扩大规模,招到32000人……通过这些定向的政策支持,将为毕业生求职就业提供更多选择。

  当然,市场经济环境下,就业本质上是由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决定的,因此要稳定和扩大就业,就必须给用工主体,特别是各类企业以稳定的、持续改善的市场预期。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25日至5月15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对1.28万亿元中小微企业到期贷款本金实行延期安排,对559.9亿元到期贷款利息实行延期安排。还要看到,此次疫情中,在线消费、教育培训、医疗健康、无人经济等领域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这些领域中恰有很多适合年轻人的岗位和机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路建得再宽,也得自己迈出脚步。近些年来,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国家都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社会业已形成了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年轻人完全可以遵从内心、根据自身特点做出选择。哪儿有梧桐树,哪儿就有金凤凰,大学毕业生更多流向民企和中小微企业,也正是社会活力的体现。当然,在今年这样的就业形势下,对一些人来说,适当降低一下期望值,“猥琐发育,别浪”,也是打好“逆风局”的关键。正如总理所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关系千万家庭幸福,关系财富创造、高质量发展。”未来,政策再推一把、高校再帮一把、相关企业再拉一把,不仅能为毕业生创业和灵活就业搭建更广平台,也能进一步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实现更大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稳保学生就业,高校须用绣花功夫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