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吕德文:西部大开发的新阶段

2020年05月22日 07:54   来源:环球时报   吕德文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意见》从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国家生态安全、重点领域改革、民生措施、政策支持等方面,出台了36条举措,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多年前的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西部大开发正式实施。20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改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地区获得了巨大发展机遇。西部的GDP年均增速达8.9%,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观,生态建设成绩斐然,西部地区的人民群众将和全国人民一道,于今年实现全面脱贫,共同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

  在这个意义上,西部大开发客观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过去20年来,西部大开发取得的重要经验,需要在新时代延续和强化。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初,正处于世纪之交。彼时,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为解决国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过去20年来,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搞好基础设施,重视生态环境、科技教育、完善市场体制,这在缩小中西部差距,有力解决“三农”问题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近些年来,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攻坚战之所以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是建立在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影响下,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持续努力的基础之上的。

  如今,国际和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但已经大大缓解。东部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已经有较多的经济剩余惠及中西部地区。同时,西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都有了根本改观,有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西部地区不再是包袱,而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近年来,西部地区通过调整结构、产业升级、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实现了西部经济发展从追求高速向追求高质量的转变,也为东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契机。

  从国际形势上看,西部大开发的20年,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成长为全球GDP第二大国的20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西部地区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凸显。过去一些年来,重庆等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城市已经成为内陆改革开放的高地。进入新时代,随着“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战略的逐步深入,西部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战略地位将更为凸显。新时代,“中国制造”将不再单纯依赖于东部沿海地区,广大西部地区也将在对外开放和互联互通中承担重要角色。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形成,不仅有利于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也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必然要求。过去20年来,每每遇到国际经济动荡,中西部地区及广大农村地区总是起到稳定器和蓄水池的作用。当前,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还未结束,疫情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不可估量,中国必须做好应对世界格局深度不确定性的准备。在这个意义上,西部大开发将在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再次发挥战略回旋空间的作用。(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吕德文:西部大开发的新阶段

2020-05-22 07:54 来源:环球时报 吕德文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意见》从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国家生态安全、重点领域改革、民生措施、政策支持等方面,出台了36条举措,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多年前的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西部大开发正式实施。20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改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地区获得了巨大发展机遇。西部的GDP年均增速达8.9%,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观,生态建设成绩斐然,西部地区的人民群众将和全国人民一道,于今年实现全面脱贫,共同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

  在这个意义上,西部大开发客观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过去20年来,西部大开发取得的重要经验,需要在新时代延续和强化。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初,正处于世纪之交。彼时,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为解决国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过去20年来,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搞好基础设施,重视生态环境、科技教育、完善市场体制,这在缩小中西部差距,有力解决“三农”问题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近些年来,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攻坚战之所以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是建立在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影响下,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持续努力的基础之上的。

  如今,国际和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但已经大大缓解。东部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已经有较多的经济剩余惠及中西部地区。同时,西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都有了根本改观,有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西部地区不再是包袱,而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近年来,西部地区通过调整结构、产业升级、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实现了西部经济发展从追求高速向追求高质量的转变,也为东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契机。

  从国际形势上看,西部大开发的20年,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成长为全球GDP第二大国的20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西部地区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凸显。过去一些年来,重庆等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城市已经成为内陆改革开放的高地。进入新时代,随着“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战略的逐步深入,西部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战略地位将更为凸显。新时代,“中国制造”将不再单纯依赖于东部沿海地区,广大西部地区也将在对外开放和互联互通中承担重要角色。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形成,不仅有利于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也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必然要求。过去20年来,每每遇到国际经济动荡,中西部地区及广大农村地区总是起到稳定器和蓄水池的作用。当前,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还未结束,疫情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不可估量,中国必须做好应对世界格局深度不确定性的准备。在这个意义上,西部大开发将在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再次发挥战略回旋空间的作用。(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