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呼唤就业新观念 大学生做好准备了吗

2020年05月15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新职业的出现,对高校毕业生来说,是一种利好。此外,大学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拥抱新职业的机遇。知识与技能,才是就业市场上的“硬通货”,大学生要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积极顺应市场力量,找准需求定位,增强核心竞争力。

  11日,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关于对拟发布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拟新增10个新职业,包括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社区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信息安全测试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核酸检测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健康评估师、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操作员。

  这些颇具时尚感和新鲜感的新职业,有的源于新技术催生的新产业,有的源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需求。它们的出现,不仅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带来了新的就业机遇。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874万人,受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新职业的出现,对高校毕业生来说,是一种利好。此外,大学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拥抱新职业的机遇。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观念不改,很难看到身边的就业机会,而事实上,这些新职业与我们的生活很密切。比如,直播带货的李佳琦、薇娅们就可被归入互联网营销师;而在疫情期间陪你上网课的老师也可称为在线学习服务师。这些都是时下的新风口。大学生就业,没必要一定局限于公务员、事业编,而忽视了其他机会。

  新职业的产生,让发展更有力量。近几年,层出不穷的新职业,始终朝着高价值、数字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这背后是市场需求的迸发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彰显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也见证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之路。对求职者来说,选择了一份职业,就等于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而人们对新职业的向往,实际上也是对更高生活品质、更好就业质量的向往。相比之下,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应该能够较迅速地融入新职业。

  当然,对大学生来说,还要不断提高职业新技能,找到个人兴趣与职业发展的连接点,在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自我,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实现个人与行业共同成长。特别是要合理调整就业预期,避免眼高手低,陷入“大公司不要我,小公司我不要”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困境。技能不足的可以参加培训,信息来源少的可以多渠道收集,本地就业机会欠缺的可以到发达地区寻找机会。总的来说,知识与技能,才是就业市场上的“硬通货”,大学生要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积极顺应市场力量,找准需求定位,增强核心竞争力。

  新职业的诞生,是这个时代和社会进步的缩影,更蕴含着未来的无限可能可以预见,在转换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进程中,将有越来越多的新职业出现在公众视野。需要指出的是,与传统职业相比,新的经济业态和新职业在保障方面尚未完全到位。因此,在健全新职业发展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更多聚焦在就业服务管理上,为求职者营造更加宽松的就业环境,给予新行业、新业态等新生事物以更多发展空间。(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屈晓东)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发展新职业 激活新动能

     新职业层出不穷让中国发展更有底蕴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新职业呼唤就业新观念 大学生做好准备了吗

2020-05-15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